[发明专利]一种聚己内酯多元醇的微波辅助解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57416.9 | 申请日: | 2014-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404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2 |
发明(设计)人: | 李健;周建华;孙兰娟;黎广;郭畅;葛九敢;陈新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红太阳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313/04 | 分类号: | C07D313/04;C07C31/20;C07C2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 |
地址: | 210047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酯 多元 微波 辅助 解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己内酯多元醇的微波辅助解聚方法。
背景技术
聚ε-己内酯多元醇(PCL),是由己内酯单体、起始剂(二醇、二胺和醇胺类)、催化剂(钛酸四丁酯、钛酸四异丙酯、辛酸亚锡等)经开环聚合而成。PCL主要用在弹性体、涂料、胶黏剂等方面,可以提高涂料、弹性体和胶黏剂的耐磨、耐水解性等诸多方面的性能。另外,它是理想的生物医用材料,其生物降解性在环保和医用方面的应用有重要的价值。
ε-己内酯的合成由于原料质量、稳定性和安全等方面的原因,技术要求高,难度大。另外,ε-己内酯的合成及储存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发生自身聚合等副反应,影响产品纯度并降低聚合活性,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因此对于ε-己内酯聚合物解聚回收使用的研究势在必行。
PCL合成行业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消费量与日俱增,如果不加以合理的循环利用,会在将来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对PCL降解回收的研究,目前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反应条件温和、处理过程简单的聚己内酯多元醇的微波辅助解聚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聚己内酯多元醇的微波辅助解聚方法,该方法是将聚己内酯多元醇和二乙醇胺混合,混合后在温度为150~250℃、压力为1~3Mpa和微波辐射的条件下反应。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聚己内酯多元醇和二乙醇胺的质量比为1:1~10;优选聚己内酯多元醇和二乙醇胺的质量比为1:1~1.5。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反应的温度为190~240℃;优选反应的温度为200~240℃。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反应的压力为1.5~3.0Mpa;优选反应的压力为2.5~3MPa。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微波辐射的功率为500~900W;优选微波辐射的功率为550~600W。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反应时间为30~90min,优选反应时间为60~80min。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技术方案聚己内酯多元醇的解聚反应实质上是ε-己内酯开环聚合反应的逆过程,解聚反应生成ε-己内酯和小分子二醇单体。产物低温结晶即可将单体与解聚剂分离,解聚生成的单体可以重新作为化工原料循环利用。本发明的解聚方法条件温和,分离过程简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二乙醇胺(成都市科龙化工试剂厂)
实施例1
将20g的聚己内酯多元醇和20g的二乙醇胺混合后放入反应器中,在反应温度为200℃、反应压力为2.5Mpa和微波辐射的功率为550W的条件下反应,反应60min后,冷却反应器,反应产物降温至0℃,未反应的PCL聚酯及二乙醇胺结晶,分理出液体15.7g。气相色谱检测液体中ε-己内酯单体含量为92.1%,乙二醇含量为3.4%,ε-己内酯回收率的回收率为72.3%。
实施例2
将20g的聚己内酯多元醇和30g的二乙醇胺混合后放入反应器中。在反应温度为220℃、反应压力为2.5Mpa和微波辐射的功率为600W的条件下反应。反应70min后,冷却反应器,反应产物降温至0℃,未反应的PCL聚酯及二乙醇胺结晶,分离出液体17.8g。气相色谱检测液体中ε-己内酯单体含量为91.9%,乙二醇含量为2.7%,ε-己内酯回收率的回收率为81.8%。
实施例3
将20g的聚己内酯多元醇和30g的二乙醇胺混合后放入反应器中。在反应温度为240℃、反应压力为3.0Mpa和微波辐射功率为600W的条件下反应。反应80min后,冷却反应器,反应产物降温至0℃,未反应的PCL聚酯及二乙醇胺结晶,分离出液体16.7g。气相色谱检测液体中ε-己内酯单体含量为92.1%,乙二醇含量为3.6%,ε-己内酯回收率的回收率为76.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红太阳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红太阳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574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