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体化废水生化处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410356871.7 | 申请日: | 2014-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401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2 |
发明(设计)人: | 叶冬竹 | 申请(专利权)人: | 开平市中青环保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温旭 |
地址: | 529300 广东省江门市开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化 废水 生化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保设备,特别是一种废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国内,对废水采用生化处理的方法有多种,从微生物对氧利用的角度上讲分为厌氧处理技术、兼氧处理技术及好氧处理技术。为了实现这个以上这些处理过程,从而设计出厌氧池、兼氧池、好氧池等处理设施,并在设施内采用已驯化的活性污泥或固定生物填料进行废水处理。对含有BOD、氨氮、磷酸盐的废水均需要采用以上三种处理工序。在现有技术中,这种废水生化处理装置的好氧池、兼氧池和套氧池需要分别设置一个或多个池体。这些池体可以是圆形或者矩形。对废水生化处理装置内的生物生长介质只选用活性污泥或生物填料。这种废水生化处理装置存在以下缺点:(1)由于各个池体分开建造,池体占地面积大;(2)不管采用单个或多个、圆形或矩形的池体,其池体使用的建造材料比较多,导致建造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废水生化处理装置,厌氧池、兼氧池、好氧池一体建造,减小占地面积和材料耗费,降低建造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体化废水生化处理装置,包括圆形的厌氧池,厌氧池内具有废水输入管,该废水输入管的输出端位于厌氧池底部,所述厌氧池外部一次包裹有圆形的兼氧池和好氧池,所述厌氧池、兼氧池和好氧池内分别安装有填料支撑架,该填料支撑架上固定有生物填料,所述厌氧池、兼氧池和好氧池内分别设置有曝气管道,该曝气管道的出气端分别位于厌氧池、兼氧池和好氧池底部,曝气管道上分别安装有气量控制开关。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好氧池的输出端设置有混合液回流泵,该混合液回流泵的输出端连接至兼氧池的输入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厌氧池和好氧池底部均分别设置有排泥管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这种一体化废水生化处理装置将厌氧池、兼氧池和好氧池组合成一体,兼氧池和好氧池采用圆环结构,解决了池体容易变形的问题,而且池体的高度可自由调节高度可超过10米,从而实现较少的占地面积,大大节省了建造材料,减少了设施的投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本发明的一体化废水生化处理装置,包括圆形的厌氧池1,厌氧池1内具有废水输入管2,该废水输入管2的输出端位于厌氧池1底部,所述厌氧池1外部一次包裹有圆形的兼氧池3和好氧池4,所述厌氧池1、兼氧池3和好氧池4内分别安装有填料支撑架5,该填料支撑架5上固定有生物填料6,所述厌氧池1、兼氧池3和好氧池4内分别设置有曝气管道7,该曝气管道7的出气端分别位于厌氧池1、兼氧池3和好氧池4底部,曝气管道7上分别安装有气量控制开关8。这种一体化废水生化处理装置将厌氧池、兼氧池和好氧池组合成一体,兼氧池和好氧池采用圆环结构,解决了池体容易变形的问题,而且池体的高度可自由调节高度可超过10米,从而实现较少的占地面积,大大节省了建造材料,减少了设施的投资。
其中,所述好氧池4的输出端设置有混合液回流泵9,该混合液回流泵9的输出端连接至兼氧池3的输入端。所述厌氧池3和好氧池4底部均分别设置有排泥管道。当废水进入厌氧池时,废水从底部向上推动,通过厌氧池的活性污泥层及已生长良好并驯化的生物填料膜层时。在厌氧条件下,分解及降低废水中的有机类污染物,此工艺结合了UASB的的部分功能。随着废水的抽入,废水从厌氧池上部溢出至排水堰,排水堰废水流至兼氧池的进水端。兼氧池需开启少量的曝气以向废水中提供需要的溶解氧,并起到一定的搅拌作用。废水在兼氧池内围绕本池的扇形作圆环流动,此环形有效地延长了兼氧池的有效长度,使废水中的污染物得到有效的降解。兼氧池出水流至好氧池进水端,在好氧池中,需要开启较大气量的曝气,以满足好氧池中废水有足够的溶氧。废水流向与兼氧池相近,只是相对于兼氧池水流作相反方向流动。在好氧池中,废水中的污染物通过活性污泥及已生长良好并驯化的生物填料膜层时,废水中的污染物得到氧化、降解。好氧池出水端设置有混合液回流泵,将好氧池出水端的混合液作适当的回流至兼氧池,此过程则为脱氮的过程。在厌氧池、好氧池底部均设置有排泥管路,定期进行排泥操作,以适度减少系统中的剩余污泥量,并且剩余污泥的排放使得高磷污泥排出系统外,起到除磷的过程。则整个系统对有机物、氨氮、磷酸盐类均能得到有效的处理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开平市中青环保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开平市中青环保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568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