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储层渗透介质热流固耦合多相流体压裂-渗流实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56132.8 | 申请日: | 2014-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552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尹志光;许江;王维忠;李文璞;李铭辉;蒋长宝;李星;邓博知;彭守建;宋真龙;韩佩博;康向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G09B25/00;G01N3/18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张小晓 |
地址: | 400045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渗透 介质 热流 耦合 多相 流体 渗流 实验 系统 | ||
1.一种储层渗透介质热流固耦合多相流体压裂-渗流实验系统,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的下部设置有平行导轨(2);所述平行导轨(2)上设置有移动小车(3);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提升机构(200);所述提升机构(200)与压力室(100)连接;所述机架(1)的中部固定有油缸(6);所述油缸(6)的活塞(6a)上固定有位移传感器(7);所述活塞(6a)的伸出端固定有压力传感器(8);其特征是:
所述压力室(100)包括可置于所述移动小车(3)上的底盖(10);所述底盖(10)上螺栓连接有上座(11);所述上座(11)的上端固定有导向盖(12);
所述导向盖(12)的中心配合有压杆(14);所述压杆(14)内沿轴向平行设置有第一水孔(14a)和第一气孔(14b);所述第一水孔(14a)位于所述压杆(14)的中心;
所述第一水孔(14a)的下端螺纹配合有上压头(15);所述上压头(15)的中心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水孔(14a)连通的第二水孔(15a);所述上压头(15)上设置有若干个与所述第一气孔(14b)连通的第二气孔(15b);
所述第二水孔(15a)的下端螺纹配合有压裂头(16);
所述底盖(10)的中心固定有压座(17);所述压座(17)上固定有立柱(18);所述立柱(18)的上端固定有下压头(19);所述下压头(19)面向试件一侧设置有若干第三气孔(19a);
所述压座(17)、立柱(18)和下压头(19)上设置有贯通的出孔(20);所述第三气孔(19)与所述出孔(20)连通;所述底盖(10)上设置有出水孔(9);所述出孔(20)的末端连接有出气出水接头(29);
所述机架(1)固定在加热油箱(21)上;所述加热油箱(21)内设置有油温传感器(22)、加热管(23)和循环泵(2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层渗透介质热流固耦合多相流体压裂-渗流实验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提升机构(200)包括升降减速电机(25);所述升降减速电机(25)的动力通过传动带(26)传递至所述机架顶部(1)对称设置的带轮(27);所述带轮(27)固定于传动丝杆(28)上;所述传动丝杆(28)的向所述机架(1)的下方延伸并与所述上座(11)的上部固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层渗透介质热流固耦合多相流体压裂-渗流实验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底盖(10)上固定有定位杆(13);所述导向盖(12)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杆(13)对应的定位孔(12a)。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储层渗透介质热流固耦合多相流体压裂-渗流实验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出孔(20)与水气分离测量系统连接;所述水气分离测量系统包括与所述出气出水接头(29)连接的三通阀(30);所述三通阀(30)同时连接有第一截止阀(31)和第二截止阀(32);所述第二截止阀(32)与气液分离器(33)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33)同时与四通阀(34)连接;所述四通阀(34)同时连接有第三截止阀(35);所述第三截止阀(35)与流量计(36)连接;所述流量计(36)同时与数据采集仪(37)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层渗透介质热流固耦合多相流体压裂-渗流实验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四通阀(34)还连接有第四截止阀(38)和第五截止阀(39);所述第四截止阀(38)与真空泵(40)连接;所述第五截止阀(39)与真空计(41)连接;所述真空计(41)与所述数据采集仪(37)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层渗透介质热流固耦合多相流体压裂-渗流实验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出气出水接头(29)与所述三通阀(30)的连接管路上连接有压力传感器(42);所述压力传感器(42)与所述数据采集仪(37)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5613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