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续退火炉更换炉底辊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353037.2 | 申请日: | 2014-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994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15 |
发明(设计)人: | 贾成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9/56 | 分类号: | C21D9/56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4101 | 代理人: | 卢茂春 |
地址: | 030003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退火炉 更换 炉底辊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领域,主要用于冷轧硅钢生产,具体涉及连续退火炉不抽带更换炉底辊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连续退火炉是全工艺冷轧硅钢生产的关键设备,在高温下运行且需全封闭作业。炉辊在连续退火炉内承担着支撑钢带的作用,炉内气氛复杂,导致炉辊表面经常产生凸包,钢带接触炉辊时产生炉辊凸包,此时须对有缺陷炉底辊进行更换。
传统的连续退火炉换辊步骤是:
1、上调整材打磨检查炉底辊,确定更换的辊号;
2、用氮气置换炉内氢气,即向炉内通入氮气,同时停止向炉内通入氢气,将炉内气氛全部置换为氮气;
3、抽出炉内钢带
4、更换炉底辊
5、穿带焊接,起车运行
6、化验炉内氧含量,炉温升到760℃以上
7、通入氢气,将炉内气氛置换为氮、氢混合气,氮气与氢气体积比例为3:1。
8、升温到工艺温度,恢复生产。
使用上述方法劳动强度大,换辊时间长,严重影响生产效率。
传统的换辊方法必须在停车、降温,将炉内带钢抽出后才进行;换完之后再把带钢穿入炉内。这种方法费时、费力,严重影响生产效率,限制机组产量。为了节约劳动时间、减小劳动强度,发明了不抽带更换炉底辊的工艺,将原有换辊八个步骤简化为五个步骤,很好地解决了连续退火机组炉换辊时间长、炉辊使用寿命短这两个难题,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发明内容
为减少连续退火炉更换炉底辊时间,提高作业效率,提高机组生产效率,减少炉辊磨损,本发明提供一种连续退火炉更换炉底辊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连续退火炉更换炉底辊方法,其特征是不需要从炉内抽出钢带,操作步骤为:
1、上调整材打磨检查炉底辊,用氮气置换炉内氢气,即向炉内通入氮气,同时停止向炉内通入氢气,将炉内气氛全部置换为氮气。
2、更换炉底辊;
3、化验炉内氧含量,炉温升到760℃以上;
4、通入氢气,将炉内气氛为氮、氢混合气,氮气与氢气体积比例为3:1。
5、升温到工艺温度,恢复生产。
本发明减少了3个步骤,它具有下述有益效果:更换炉底辊操作明显加快,生产效率明显提高,炉辊磨损明显减少;操作步骤得到简化,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换辊辅助时间(由8小时/次降为4小时/次),提高机组作业率,减少非生产消耗;减小穿带过程中穿带针对所有炉底辊的损伤,提高了炉底辊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1、上调整材打磨检查炉底辊,用氮气置换氢气,即停止通入氢气,将炉内气氛全部置换为氮气。
2、更换炉底辊;
3、化验炉内氧含量,炉温升到760℃以上;
4、通入氢气,将炉内气氛为氮、氢混合气,氮气与氢气体积比例为3:1。
5、升温到工艺温度,恢复生产。
经过作业率统计,机组作业率提高了1.33个百分点,减少了劳动时间,增加了产量,为冷轧硅钢厂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530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酸碱联合法生产锌化合物的工艺方法
- 下一篇:炉段气氛阻隔用密封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