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热毒伤阴型糖尿病足的中药及制备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352830.0 申请日: 2014-07-24
公开(公告)号: CN104069351A 公开(公告)日: 2014-10-01
发明(设计)人: 刘铁英;朱秀芳;栾谦梅 申请(专利权)人: 刘铁英
主分类号: A61K36/8969 分类号: A61K36/8969;A61P17/02;A61P3/10;A61K33/06
代理公司: 济南智圆行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31 代理人: 杜文娟
地址: 266200 山东省青***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治疗 热毒 伤阴型 糖尿病足 中药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药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热毒伤阴型糖尿病足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足部由于神经病变使下肢保护功能减退,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使动脉灌注不足致微循环障碍而发生溃疡和坏疽的疾病状态。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甚至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不但给患者造成痛苦,而且使其增添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病因病理

糖尿病足的病因是多因素的,糖尿病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疾病和微循环障碍是其主要病因,可单独存在或与其他因素合并存在,其他因素如足部结构畸形、异常步态、皮肤或趾甲畸形、外伤和感染亦是糖尿病足发生的重要诱因。

发病机制

1.周围血管病变  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周围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下肢多普勒研究报告糖尿病患者周围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为非糖尿病患者的2.5~3.0倍。来自伦敦的WHO糖尿病并发症研究报告,分别有3%男性糖尿病患者和0.5%的女性糖尿病患者被发现有间歇性跛行,伴糖尿病足溃疡的患者13%~20%单独表现为下肢缺血,另20%~25%周围动脉疾病和神经病变同时存在,46%的截肢与下肢缺血有关。周围血管动脉硬化导致下肢缺血,严重者发生坏疽。在血管病变中除大血管病变外,小血管和毛细血管病变亦有其相当重要的作用。小血管病变可见其基底膜增厚,血管弹性差使在灌注压减低时,小动脉代偿性扩张的能力降低,在局部损伤时充血反应减弱。基底膜增厚亦阻止活化的白细胞向组织的移行,局部易发生感染。毛细血管结构异常和硬化,加之晚期功能性异常(充血性反应受损、动静脉短路增加和自我调节功能丧失),加重组织缺血和缺氧,促进组织坏死和溃疡并常使已发生的足部溃疡长期不愈合。

2.周围神经病变  周围神经病变包括躯体神经(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一般报告糖尿病足溃疡的患者中约60%单独表现为神经病变,25%与其他因素混合存在。糖尿病下肢截肢的患者中有60%与神经病变有关。躯体神经病变中主要是感觉神经病变,它导致痛觉、温度觉、振动觉和位置觉的减退或丧失,感觉神经病变使皮肤完整的保护机制丧失,增加足部损伤的机会(如刺伤、烫伤、擦伤和不自觉的步态改变)并使皮肤在出现小的破损或创伤时而不被察觉,诱发或促发溃疡的发生。运动神经病变导致小肌肉的废用性萎缩,使屈肌和伸肌平衡失调,导致脚趾呈爪状和跖骨头的突出,增加皮肤擦伤的机会;另外,神经病变引起的足部肌肉萎缩和压力失衡,常使患者身体重力集中在跖骨头、足跟和胼胝,胼胝的形成又增加了压力负荷,易致溃疡形成。自主神经病变使下肢皮肤出汗减少,皮肤干燥易破裂和产生裂隙;另外,自主神经病变还使动静脉短路增加,皮肤总血流量增加,结果皮温增加(常易给人以假象:足部的循环良好,危险性小),动静脉分流增加时,减低脚趾的灌注压、营养性毛细血管血流量因“毛细血管盗血”现象而减少和损伤时皮下充血反应减低等,增加糖尿病足的危险性;另外,血流量增加和血流加速,骨吸收增加,致关节塌陷和足畸形,行走时足部新压力点形成,加大溃疡的危险性。

3.其他危险因素  生物物理因素、创伤常是糖尿病足溃疡的诱因,有时糖尿病患者可能因足部的感觉障碍,步行在锐利的异物上而无痛觉,但多见的是反复小的机械创伤如不知觉的脚趾与所穿鞋之间的摩擦或在步行时脚趾头的压力增加;糖尿病足形态改变导致脚趾头突出,足底的压力增加,脚底的压力增加和关节胶原结缔组织的糖化增加使关节的运动受一定程度限制,跟关节的活动受限改变了行走时的机械着落点,进一步升高足底的压力,持续脚底压力增加是糖尿病足底溃疡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他一些不正确的处理如贴“鸡眼膏”、趾甲的不正确修理等亦是导致脚部皮肤损伤的诱因;感染是糖尿病足溃疡发生和恶化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皮肤的外伤、全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中性粒细胞的功能降低等)和足局部抵抗力的降低,糖尿病足溃疡几乎都继发感染,且常为多菌种混合感染,厌氧菌十分多见。

中医学认为,糖尿病足属于祖国医学“脱疽”等范畴。脱疽是指四肢末端坏死,严重时趾(指)节坏疽脱落的一种慢性周围血管疾病。又称脱骨疽。其临床特点是好发于四肢末端,以下肢多见,初起趾(指)间怕冷,苍白,麻木,间歇性跛行,继则疼痛剧烈,日久患趾;(指)坏死变黑,甚至趾(指)节脱落。在《灵枢·痈疽》中即有关于本病的记载,云:“发于足趾,名脱痈,其状赤黑,死之治;不赤黑,不死。治之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

病因病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铁英,未经刘铁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528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