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环状聚酯CBT/木塑复合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51724.0 | 申请日: | 2014-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305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宋剑斌;杨文斌;徐建锋;文月琴;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67/02 | 分类号: | C08L67/02;C08L75/04;C08L97/02;C08L23/06;C08L23/12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状 聚酯 cbt 复合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木塑复合材料的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环状聚酯CBT/木塑复合材料。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木塑复合材料基本上是以通用塑料聚烯烃(PE, PP, PVC)为主要基体树脂,其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等较低,只能用作装饰装修材料,无法作为结构材料使用,而性能优异的工程塑料(PC,PBT)等因其高的加工温度无法在木塑复合材料中得到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性能的环状聚酯CBT/木塑复合材料,可大大提高木塑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扩大了木塑复合材料的应用范围。
本发明的环状聚酯CBT/木塑复合材料,其原料各质量配比为:环状聚酯CBT 占 40% ~ 70%、聚氨酯PU占0% ~ 30%,竹粉占30%,上述各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优选地,所述复合材料的原料各质量配比为:环状聚酯CBT 占65%、聚氨酯PU占5%,竹粉占30%。
所述竹粉的粒度为100目。
该复合材料弯曲强度可达93.5 MPa,拉伸强度最高可达46.5MPa。
本发明的木塑复合材料其力学性能远远高于目前市场上的木塑复合材料,具有很好的使用性能,与此同时,利用该配方生产的木塑复合材料不会改变现有的木塑复合材料生产工艺。
附图说明
图1为CBT/木塑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随聚氨酯含量的变化曲线图
图2为CBT/木塑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随聚氨酯含量的变化曲线图。
图3为CBT/木塑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随聚氨酯含量的变化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环状聚酯CBT/木塑复合材料,所述材料的原料各重量配比为:环状聚酯CBT 7.0 kg、聚氨酯PU(聚乙烯)0 kg、竹粉 3.0 kg,所述竹粉经过100oC干燥24h,粒径100目。
实施例2:
环状聚酯CBT/木塑复合材料,所述材料的原料各重量配比为:环状聚酯CBT 6.5 kg、聚氨酯PU(聚乙烯)0.5 kg、竹粉 3.0 kg,所述竹粉经过100oC干燥24h,粒径100目。
实施例3:
环状聚酯CBT/木塑复合材料,所述材料的原料各重量配比为:环状聚酯CBT 5.5 kg、聚氨酯PU(聚乙烯或聚丙烯)1.5 kg、竹粉 3.0 kg,所述竹粉经过100oC干燥24h,粒径100目。
实施例4:
环状聚酯CBT/木塑复合材料,所述材料的原料各重量配比为:环状聚酯CBT 4.0 kg、聚氨酯PU(聚乙烯或聚丙烯)3.0 kg、竹粉 3.0 kg,所述竹粉经过100 oC干燥24h,粒径100目。
采用上述原料制备环状聚酯CBT/木塑复合材料的工艺过程为:
1.密炼
将实施例1-4称量好的CBT和竹粉放入密炼机中进行熔融共混,温度为160 oC、共混时间为5min。
2. 粉碎及混合
将上述混合物放入塑料粉碎机中,进行粉碎,时间2 min。然后将混合物取放入混合机中,再加入定量的聚氨酯,再混合5 min。
3. 成型
将上述混合料送入注塑机中,根据模具要求直接注塑成型。注塑温度为180oC,压力110 bar左右。
4.修边
对成品进行修边处理。
5. 环状聚酯CBT/木塑复合材料物理性能
CBT/木塑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缺口冲击强度测试分别按照标准ISO 527-2:1993、ISO 178:2001和ISO 180: 2000 进行,获得结果如图1、2、3所示。
图1,当PU添加量为5%时,竹粉与PBT(聚合后的CBT)之间的界面结合力得以增强,因此拉伸强度最高。当PU添加量继续增加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却逐渐下降。这主要是因为随着柔性的PU量的增加,PBT(聚合后的CBT)的刚性大幅度下降的原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517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