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酸碱高韧性密封圈无效
申请号: | 201410349988.2 | 申请日: | 2014-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305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汪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京鸿密封件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7/18 | 分类号: | C08L27/18;C08L11/00;C08K13/04;C08K7/06;C08K3/34;C08K3/04;C08K3/08 |
代理公司: | 合肥顺超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4120 | 代理人: | 杨天娇 |
地址: | 242300 安徽省宣城***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酸 韧性 密封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密封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酸碱高韧性密封圈。
背景技术
密封圈,是由一个或几个零件组成的环形罩,固定在轴承的一个套圈或垫圈上并与另一套圈或垫圈接触或形成窄的迷宫间隙,防止润滑油漏出及外物侵入,密封圈是一种截面为圆形的橡胶圈,因其截面为O型,故称其为O型密封圈,密封圈在酸碱环境下使用时,对密封圈的耐酸碱条件要求很高。
中国专利201310457571.3公开了一种耐酸碱橡胶密封圈,包括下列组分,乙丙橡胶100份,氯丁胶50份,氧化锌7份,氧化镁3份,丁苯胶25份,补强剂2份。所述橡胶夹管还包括防老剂4份。所述橡胶夹管还包括4-4'-二硫化二吗啉1份。该发明提供的这种高耐酸碱橡胶密封件,使用对含酸碱润滑油具有良好抗耐能力的乙丙橡胶,在硫化体系和填料体系中作出更加科学可靠的配比使配料发挥协同作用更好的延长机械设备的正常工作时间。但是该发明原料价格高,加工工艺复杂,加工变量难以控制,生产出的密封圈使用韧性低,受到拉力较大时容易被拉断,受到压力较大时容易被压变形。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酸碱高韧性密封圈,韧性高,使用更安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耐酸碱高韧性密封圈,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四氟乙烯70~75份,水玻璃5~10份,炭黑1~5份,抗氧化剂1~3份,碳纤维7~9份,氯丁橡胶11~16。
优选的,所述耐酸碱高韧性密封圈,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四氟乙烯70~73份,水玻璃8~10份,炭黑1~3份,抗氧化剂1~2份,碳纤维8~9份,氯丁橡胶14~16份。
优选的,所述耐酸碱高韧性密封圈,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四氟乙烯73~75份,水玻璃5~8份,炭黑3~5份,抗氧化剂2~3份,碳纤维7~8份,氯丁橡胶11~14份。
优选的,水玻璃为模数为3.3钠水玻璃。
优选的,所述抗氧化剂为锡粉、生石灰的其中一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原料成本低,加工工艺简单,加工变量容易控制,原料中添加了碳纤维,生产出的密封圈韧性高,能承受较大的拉力,在原料中添加了氯丁橡胶,生产出的密封圈强度高,受到较大压力时不会变形,使用安全可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一种耐酸碱高韧性密封圈,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四氟乙烯70份,钠水玻璃5份,炭黑1份,锡粉1份,碳纤维7份,氯丁橡胶11。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为:将各种成分研磨成粉末,再按重量比例混合,混合后加入到密封圈模具内进行热熔成型,热熔成型后得到热塑型密封圈,将所得到的密封圈套在扩张器上扩张到原直径的1.1倍,然后将橡胶圈连通扩张器一同放在75℃的油液中放置8小时,取出橡胶圈与扩张器,橡胶圈无断裂,将橡胶圈从扩张器上取下,橡胶圈恢复到原来尺寸,再将橡胶圈放在压板内施加100牛的压力,然后将橡胶圈连通压板一同放入75℃的油液中放置8小时取出橡胶圈与压板,将橡胶圈从压板上取下,橡胶圈恢复到原来尺寸。
实施例二:
一种耐酸碱高韧性密封圈,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四氟乙烯71份,水玻璃6份,炭黑2份,石灰粉2份,碳纤维8份,氯丁橡胶12。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为:将各种成分研磨成粉末,再按重量比例混合,混合后加入到密封圈模具内进行热熔成型,热熔成型后得到热塑型密封圈,将所得到的密封圈套在扩张器上扩张到原直径的1.2倍,然后将橡胶圈连通扩张器一同放在80℃的油液中放置7小时,取出橡胶圈与扩张器,橡胶圈无断裂,将橡胶圈从扩张器上取下,橡胶圈恢复到原来尺寸,再将橡胶圈放在压板内施加200牛的压力,然后将橡胶圈连通压板一同放入80℃的油液中放置7小时取出橡胶圈与压板,将橡胶圈从压板上取下,橡胶圈恢复到原来尺寸。
实施例三:
一种耐酸碱高韧性密封圈,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四氟乙烯72份,水玻璃7份,炭黑3份,抗锡粉3份,碳纤维9份,氯丁橡胶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京鸿密封件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京鸿密封件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499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