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蔓菁膏的用途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349006.X 申请日: 2014-07-21
公开(公告)号: CN104095898A 公开(公告)日: 2014-10-15
发明(设计)人: 张艺;王张;孟宪丽;邝婷婷;赖先荣;王宇 申请(专利权)人: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主分类号: A61K36/31 分类号: A61K36/31;A61P9/10;A61P39/00
代理公司: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2 代理人: 李高峡;全学荣
地址: 611137 四川***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蔓菁膏 用途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蔓菁膏的用途。

背景技术

蔓菁为十字花科植物芜菁Brassica rapa L.的块根。本品味甜,性热,具有解毒,滋补的功效,用于培根病、隆病、虚弱、中毒病。根、叶:益气,止咳,消食。用于心腹冷痛、食积不化、消渴、热毒肿痛、乳痈、黄疸。花、种子:明目,清热利湿,利尿。用于目暗、青盲、痢疾、小便淋痛、黄疸、头痛。

蔓菁是藏族常用药,藏药古籍文献记载:《四部医典》:蔓菁同理能防一切毒。《中华本草.藏药卷》:解毒,滋补。主治各种中毒症,“龙”病,身体虚弱。“《新修晶珠本草》:蔓菁能防毒病;味辛,性温,治培根病、龙病、生赤巴;祛风;蔓菁连叶,滋补。《中华藏本草》:祛风,生赤巴、滋补、解毒。治培根病、龙病、虚弱、中毒病。长期的使用经验提示,蔓菁可作为抗缺氧的食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蔓菁膏的用途。

本发明提供了蔓菁膏在制备抗常压缺氧的药物中的用途,其中所述的蔓菁膏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取蔓菁药材,切成片状;

b、加入10倍量的水,浸泡1-3小时,煎煮0.5-1小时,过滤,得滤液和滤渣;

c、滤渣中加入10倍量水,煎煮0.5-1小时,得滤液和滤渣;反复煎煮2-3次;

d、收集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20-1.45,得浸膏。

进一步优选地,它包括如下步骤:

a、取药材蔓菁药材,切成片状;

b、加入10倍量的水,浸泡1小时,煎煮1小时,过滤,得滤液和滤渣;

c、滤渣中加入10倍量水,煎煮1小时,得滤液和滤渣;反复煎煮3次;

d、收集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40,得浸膏。

所述的蔓菁膏的剂量为500mg/kg(体重)/d/小鼠。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蔓菁膏在制备急性脑缺血性缺氧的药物中的用途。所述的蔓菁膏的剂量为1000mg/kg(体重)/d/小鼠。

本发明药物根据藏医临床用药经验,采用水为溶媒对蔓菁进行提取。以出膏率和总多糖得率作为工艺考察的双重指标,更有力地说明,优化的提取工艺更稳定、可行,蔓菁膏低剂量用于抗缺氧,效果显著优于其它剂量,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本发明蔓菁膏的制备

取切成片状的蔓菁药材,加水10倍量,煎煮4次,每次1小时,其中第一次加水后浸泡1小时。

实施例2本发明蔓菁膏制备方法的验证

为了验证所选条件的合理性,进行了三批验证试验,结果见表1。

表1 蔓菁膏制备工艺三批验证试验结果

出膏率RSD值为1.19%,总多糖含量RSD值为2.75%,所选煎煮条件较稳定,故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取蔓菁药材饮片,加水10倍量,煎煮4次,每次1h,其中第一次加水后浸泡1h。

蔓菁膏不同提取工艺的比较试验结果

本文对回归方程中的极显著性影响因素(提取次数,X3)进行了比较试验,优化的提取工艺还与西藏自治区地方标准工艺、四川省阿坝州藏医院工艺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发现,提取次数对出膏率和总多糖含量的影响较大。见表2。

表2 蔓菁膏不同提取工艺的比较试验结果

由验证试验可知:本实验优化的提取工艺无论是浸膏量还是总多糖含量都比西藏标准工艺高。

以下通过具体药效试验证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试验例1本发明蔓菁膏提高小鼠缺氧耐受力试验

蔓菁膏为蔓菁在藏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剂型,蔓菁除具有治疗培根病、隆病、虚弱、中毒病之外,还可作为抗缺氧食物。本实验以藏医临床用药经验依据,采用蔓菁膏为原料,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版)中提高缺氧耐受力的药效学评价指标,进行蔓菁膏提高小鼠缺氧耐受力的有效性评价研究。

1常压缺氧模型

于末次灌胃后1小时,将各组小鼠分别放入盛有5g钠石灰的250mL磨口瓶内(每瓶1只),用凡士林封瓶口,盖严,使之不漏气,立即计时,以呼吸停止为指标,记录小鼠因缺氧而死亡的时间(min)。

2急性脑缺血性缺氧模型

于末次灌胃给药后1小时,动物用乙醚浅麻醉后,用剪刀自颈部断头,立即按秒表记录小鼠断头后至张口喘气停止时间(s)。

3实验结果

3.1常压缺氧模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未经成都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4900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