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HP感染所致慢性胃炎药物的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48360.0 | 申请日: | 2014-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694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1 |
发明(设计)人: | 崔文海;杜庆顺;沙海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兖矿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4 | 分类号: | A61K36/9064;A61P1/04;A61P31/04 |
代理公司: | 济宁众城专利事务所 37106 | 代理人: | 李效宁 |
地址: | 2735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hp 感染 所致 慢性 胃炎 药物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HP感染所致慢性胃炎药物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ylori)是一种微需氧的 G-杆菌。由Marshall 和 Warren 于 1982 年在人体消化道粘液下层的胃粘膜表面发现该菌。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是慢性胃炎发病的重要病因,目前最有效的胃三联或四联疗法,临床上用于根除 H.pylori 的抗生素主要包括硝基咪唑类、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等。由于HP耐药性的提高,加之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导致 H.pylori 耐药菌株大量出现,使得根除 H.pylori 变得越来越困难,致使其根除率再次降到90%以下,同时长期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及胃肠道菌群失调等不良反应。面对HP治疗上的困境,迫切需要寻找一些费用低、适用于临床的疗法来完善现有的抗菌治疗方案。因此能否在中西医结合方面寻找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成为了一个急需攻克且具有重要意义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HP感染所致慢性胃炎药物的生产方法,生产的药物解决原有药物治疗效果差、费用高的缺陷。
本发明的目的是以如下方式实现的:取五灵脂10g、蒲黄10g、丹参15g、白及10g、川芎6g、焦槟榔10g、乌药10g、檀香6g、砂仁6g,加水830毫升,熬制浓缩液150ml,过滤、冷却到常温后添加枸橼酸铋钾220mg、克拉霉素500mg、替硝唑1000mg,采用高温灭菌真空包装得产品。大批量生产时,各成分按以上用量同扩相同倍数,包装时每袋150ml。
熬制时,五灵脂、蒲黄包煎,檀香、砂仁在药液煮沸10分钟后加入。
将每袋150ml的药物,每天早晚分两次温服,2周为一疗程。
中医理论认为:方中应用蒲黄、五灵脂取失笑散之意以祛瘀止痛,用治瘀血阻滞之胸脘疼痛,丹参功能祛瘀活血止痛,现代研究表明丹参提取物能有效增加微循环血流量,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白及功能止血消肿生肌,《神农本草经》:“白及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贼风痱缓不收”。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以上诸药的应用均意在活血行气,散胸脘之气滞血瘀。焦槟榔功善消积下气,主治脘腹胀痛,乌药温胃散寒,行气止痛,用治胃寒痉挛,宿食不消,气逆胸腹胀痛。檀香行气温中,开胃止痛,用于寒凝气滞,胸痛腹痛,胃痛食少。以上三药配伍尚且含有六磨饮子之意,以宽胸理气,温中消积。砂仁化湿开胃,温中止泻,为治疗中焦胃脘之要药。全方共奏活血化瘀,温胃行气之功效。
幽门螺杆菌已被证实为胃病的原因之一,如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淋巴瘤,同时,幽门螺杆菌也可能是胃癌的发病因素之一。幽门螺杆菌在我国的感染率为50%-70%,但不是所有的感染者都会发病,所有菌体中有五到六成含有空泡毒素,只有感染了含毒素的菌体才有发病的可能。肠胃疾病对人类的威胁触目惊心。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死于肠胃疾病的人数在1000万以上,其中因腹泻死亡的人数就达400万以上。加味丹参饮能有效抑制胃中幽门螺杆菌,消除HP感染所致慢性胃炎的临床症状,为中西医结合方面治疗提供更宽的思路。
临床资料
1、病例选取:随机选取门诊和住院患者中经14C试验检测均为HP++,及胃镜检查证实为HP感染阳性的慢性胃炎患者200例,所有HP感染所致慢性胃炎患者有消化不良症状病程在半年以上,排除其它系统疾病,无肝、肾功能不全、非孕妇、儿童、肿瘤患者, 无胃大部切除史,无溃疡并发症,检查前至少一周未服用制酸剂、铋剂、抗生素、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
2、分组: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服用丽珠胃三联组)和治疗组(丽珠胃三联联合本发明口服液组)各10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50例,女性50例;治疗组男性50例,女性50例,年龄在30—69岁间。并使两组在年龄、性别、体重等各指标上趋于一致。
治疗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兖矿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兖矿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483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