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纹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47441.9 | 申请日: | 2009-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4769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2 |
发明(设计)人: | 李钟大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泰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37/00 | 分类号: | A61M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86 | 代理人: | 李盛泉,韩明星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纹身 装置 | ||
本申请是国际申请日为2009年8月5日、国家申请号为200980160595.4的发明专利申请“纹身装置”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纹身装置,尤其涉及将通过电机的驱动而被反复地往复驱动的纹身针反复地插入于皮肤中以及从皮肤中拔出,由此使纹身用色素渗透到皮肤的纹身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纹身装置是一种使用纹身用色素和纹身针在人的皮肤上呈现预定的如记号、文字、图形等图纹或图像的装置。
以往的纹身装置,为了便于纹身作业,纹身针自动地前后往复移动,且在纹身针进行往复移动的期间,使纹身用色素沿着纹身针流下来,由此若使纹身针以预定深度刺入人体的皮肤的同时移动,则按照纹身手术实施者的意愿在人体的皮肤上呈现出预定的图案。
这种现有的纹身装置具有如下的结构。参考图1和图2,现有的纹身装置1包括:构成外部形状的上壳1a和下壳1b、设置在上壳1a内侧的驱动电机3、形成具有倾斜角的凸轮面5a的驱动电机3的驱动轴3a、通过铰链H1设置在下壳1b的内侧而根据随着驱动轴3a的旋转而移动的凸轮面5a沿左右方向在一定范围内转动的转动杆5、突出形成于其上端的结合端7a通过铰链H2与转动杆5的一端结合而根据转动杆5的左右转动进行直线往复移动的直线移动杆7以及结合于直线移动杆7的另一端而在人体皮肤上形成伤口的纹身针9。
如此构成的现有的纹身装置1中,当驱动电机3的驱动轴3a旋转时,反复地与凸轮面5a的高低面接触的转动杆5沿左右方向在一定范围内转动,随之直线移动杆7进行直线往复移动,使得纹身针9通过下壳1b下端的排出孔进出。
但是,如前所述的纹身装置中,设置有用于使直线移动杆7直线往复移动的单独的转动杆5,由此同时发生转动杆5的转动和直线移动杆7的直线移动,因而随之产生较剧烈的振动,这种振动导致难以呈现出精致的纹身。
尤其,上述振动还作用为驱动电机3的负荷,从而存在导致驱动电机3的驱动功率降低的问题,而且还存在引发噪音的问题。
并且,现有的纹身装置无法调节纹身针9露到外部的长度,因此针对不同的型号需要分别配备露到外部的长度不同的纹身针。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纹身装置,该纹身装置具有用于抵消凸轮部件和连接杆之间产生的转动惯量的凸轮连杆,而且将凸轮部件和凸轮连杆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最小化,由此可以减小振动及噪音。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调节纹身针露到外部的长度的纹身装置。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纹身装置,该纹身装置能够防止为使纹身针直线往复移动而在内部动作的部件所引发的振动传递到壳体。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纹身装置,该纹身装置在装配针滑动件和连接杆时,能够保持牢固的结合,且分解针滑动件和连接杆时能够通过简单的操作迅速进行分解。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纹身装置,该纹身装置具有纹身针,且具有将驱动电机的旋转力传递给纹身针的上下移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移动单元由将驱动电机的旋转力引起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的凸轮结构构成,且包括滚动接触用轴承部件,以用于降低振动和噪音。
优选地,所述上下移动单元包括:凸轮部件,该凸轮部件由所述驱动电机旋转驱动,且具有朝一侧倾斜布置的凸轮盘;连接杆,向所述纹身针传递动力;凸轮连杆,与所述凸轮部件的旋转联动而前后往复移动,以向所述连接杆传递动力。而且,优选地,所述轴承部件设置在所述凸轮连杆一侧,与所述凸轮盘的一侧的上端和/或下端滚动接触。
所述凸轮连杆可包括:连杆柱;上部联杆,突出形成在所述连杆柱一侧,与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铰链结合;一对支撑凸起,突出形成在所述连杆柱一侧,且一对支撑凸起之间保持一定间距,以插入所述凸轮盘的一侧。此时,优选地,所述轴承部件构成为一对,以分别可旋转地结合于所述一对支撑凸起,与所述凸轮盘的上下端滚动接触。
并且,所述上下移动单元可包括:凸轮部件,朝一侧倾斜布置;凸轮连杆,贯穿所述凸轮部件,后端插入到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轴,能够与该驱动轴同轴地滑动,使得该凸轮连杆与所述驱动轴的旋转联动,随着与所述驱动轴一起旋转向连接杆传递动力,该连接杆用于向所述纹身针传递动力。
此时,优选地,所述轴承部件设置在所述凸轮连杆一侧,与所述凸轮部件滚动接触,也设置在所述连接杆后端部,与所述凸轮连杆前端滚动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泰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宝泰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474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