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身份辨识装置及身份辨识装置的操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47211.2 | 申请日: | 2014-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911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郑智纶;刘育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32 | 分类号: | G06F21/32;A61B5/117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张浴月;李玉锁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身份 辨识 装置 操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身份辨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同时检测生物脉搏及指纹特征的身份辨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个人电子装置的功能越来越多,个人电子装置也记录了越来越多的私人信息,包含照片、联络人以及与他人的交谈纪录…等等,因此如何能快速且有效地避免他人浏览个人电子装置内的信息,成为在设计个人电子装置时一个重要的考虑。因此辨识过程快速,又无需记诵密码的指纹辨识即成为一种常见而受欢迎的方法。
现有技术多是在使用者启动个人电子装置的功能时,通过光学感测的方式来读取使用者的指纹并与先前存储的授权指纹文件比对,由于指纹具有独特性,因此通过指纹辨识比对,即可避免他人阅读或使用个人电子装置内的私人信息。然而若遭有心人士利用胶膜或其他方式摘取使用者的指纹,则他人也可能通过指纹辨识而读取使用者的私人信息。由于指纹辨识的技术仅是通过指纹的图像特征予以比对,因此难以防范有心人士利用具有使用者指纹的物品通过指纹辨识。
于现有技术中,若欲使个人电子装置能进一步确认具有指纹的物体是否为人体,则需增加额外的生命感测装置,以加强个人电子装置对私人信息的保护。然而,此一作法将增加个人电子装置的制造成本,同时也会增加个人电子装置所需的空间。
发明内容
因此,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出一种身份辨识装置及身份辨识装置的操作方法。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身份辨识装置。身份辨识装置包含发光模块、光感测模块、脉搏扫描单元、指纹扫描单元及控制器。发光模块,用以发出第一入射光及第二入射光至对象。光感测模块包含多个感光元件,其用以根据对象反射第一入射光的第一反射光,产生多个第一光电流,及根据对象反射第二入射光的第二反射光,产生多个第二光电流。脉搏扫描单元耦接于光感测模块,用以接收并根据多个第一光电流产生对象的电流变化数据。指纹扫描单元耦接于光感测模块,用以接收并根据多个第二光电流产生对象的指纹特征。控制器耦接于发光模块、脉搏扫描单元及指纹扫描单元,用以控制发光模块发出第一入射光,于电流变化数据符合脉搏跳动特征时,控制发光模块发出第二入射光,并根据对象的指纹特征判断对象是否通过身份辨识。其中多个感光元件的每一感光元件是于相异的时间感测第一反射光及第二反射光。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身份辨识装置的操作方法。身份辨识装置包含发光模块、光感测模块、脉搏扫描单元及指纹扫描单元。光感测模块包含多个感光元件。该方法包含使发光模块发出第一入射光至一对象;使光感测模块根据对象反射第一入射光的第一反射光,产生多个第一光电流;使脉搏扫描单元接收并根据多个第一光电流产生对象的电流变化数据;及于电流变化数据符合脉搏跳动特征时,使发光模块发出第二入射光至对象;使光感测模块根据对象反射第二入射光的第二反射光,产生多个第二光电流;使指纹扫描单元接收并根据多个第二光电流产生对象的指纹特征;及根据指纹特征判断对象是否通过身份辨识。其中多个感光元件中的每一感光元件是于相异的时间感测第一反射光及第二反射光。
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例,即可利用同一个光感测模块来判断对象是否具有脉搏,并依据对象的指纹特征,来增强对个人电子装置的保护,因而得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个人电子装置需额外增加线路来感测脉搏所造成设计上空间不足及成本增加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身份辨识装置的操作示意图。
图2为图1身份辨识装置的另一操作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身份辨识装置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身份辨识装置的操作示意图。
图5为图4身份辨识装置的另一操作示意图。
图6为图1身份辨识装置的一操作方法的流程图。
上述附图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200、300 身份辨识装置
110、310 发光模块
120、320 光感测模块
122、322 感光元件
124、324 栅极驱动电路
130、330 脉搏扫描单元
140、340 指纹扫描单元
150、350 控制器
160、360 对象
170 第一组开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472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