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47209.5 | 申请日: | 2014-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857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刘后建;刘现全;高伟;张三林;陈万军;赵浩君;张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刘后建 |
主分类号: | B66C7/12 | 分类号: | B66C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23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轨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狭小空间实现轨道交换的专用设备,属于起重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国内外的变轨装置种类比较多,运用的工作环境也不同,大多采用比较复杂的驱动机构和运动导向装置,需要较大的布置空间;根据用途不同,结构各异,有的采用旋转电机直接旋转轨道实现过轨对接,也有采用齿轮机构,也有手动过轨装置;但大都存在着体积大、结构复杂、可靠性低的缺陷。
根据使用环境不同,功能也不同,实现方式也不同。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变轨装置存在的体积大、结构复杂、可靠性低的缺陷,提出了新型的变轨装置。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变轨装置,由直线电机(1)、进给推杆(2)、固定支架(3)、移动支架(4)、直线轨道(5)、弧线轨道(6)、直线岔道(7)、弧线岔道(8)、主干道(9)、导轨(10)、膨胀螺栓(11)、底部固定加强板(12)、侧向定位板(13)、“C”型上滑道(14)、“T”型下滑块(15)和自锁机构(16)组成,其中直线电机(1)一端固定在固定支架(3)上,固定支架(3)通过膨胀螺栓(11)固定在顶部固定平面上,直线电机(1)另一端为输出端,连接带丝杆的进给推杆(2),并使得进给推杆(2)沿其自身轴线作往复运动,进给推杆(2)与移动支架(4)通过销轴相连,两条导轨(10)分布在直线电机(1)的左右两侧,两条导轨(10)通过膨胀螺栓(11)固定在顶部固定平面上,每条导轨(10)分“C”型的上滑道(14)和“T”型下滑块(15)两部分,在“C”型上滑道(14)的内部安装有可沿轴向移动的“T”型下滑块(15),考虑到直线轨道(5)和弧线轨道(6)的可动距离,“T”型下滑块(15)的轴向长度要小于“C”型的上滑道(14)的轴向长度,两根“T”型下滑块(15)和直线轨道(5)及弧线轨道(6)焊接,移动支架(4)一端和弧线轨道(6)顶面焊接,移动支架(4)另一端通过销轴和进给推杆(2)连接;直线轨道(5)、弧线轨道(6)、直线岔道(7)、弧线岔道(8)、主干道(9)为“工”字型结构,直线岔道(7)、弧线岔道(8)位于左侧导轨(10)的左侧,主干道(9)位于右侧导轨(10)的右侧,当直线电机(1)转动,进给推杆(2)处于伸张状态时,使得弧线岔道(8)、弧线轨道(6)和主干道(9)形成通路;当直线电机(1)反转,进给推杆(2)处于收缩状态时,使得直线岔道(7)、直线轨道(5)和主干道(9)形成通路,从而实现了变轨的功能;自锁机构(16)安装在直线岔道(7)和直线轨道(5)的相接处,或安装在弧线岔道(8)和弧线轨道(6)的相接处,导轨(10)的底部安装有底部固定加强板(12),其中底部固定加强板(12)截面为梯形,与直线岔道(7)或弧线岔道(8)焊接,用于直线轨道(5)在与直线岔道(7)对接时的定位和对直线轨道(5)端部底板的加强,也用于弧线轨道(6)在与弧线岔道(8)对接时的定位和对弧线轨道(6)端部底板的加强;侧向定位板(13)与直线轨道(5)或弧线轨道(6)焊接,用于直线轨道(5)或弧线轨道(6)在与直线岔道(7)或弧线岔道(8)对接时的限位。
所述梯形截面的底部固定加强板(12),其梯形边与底面的角度为5~10度。
所述的自锁机构(16)包括止挡板(161)、弹簧(162)、固定板(163)、圆钢(164)和撞杆(165),其中撞杆(165)和固定板(163)通过焊接方式固连,固定板(163)与直线轨道(5)或弧线轨道(6)的“工”字型截面的顶板下平面焊接,圆钢(164)为“L”型,其一端带螺纹,止挡板(161)末端有两个螺纹孔,弹簧(162)串在圆钢上,可沿圆钢(164)自由滑动,止挡板(161)通过螺母固定在圆钢(164)上,并与弹簧(162)相接触,当直线轨道(5)或弧线轨道(6)和直线岔道(7)或弧线岔道(8)对接时,撞杆(165)与螺母接触,并挤压螺母,进而使得止挡板(161)受压,从而使得弹簧(162)压缩,此时自锁机构(16)处于放行状态,此时直线岔道(7)或弧线岔道(8)上放置的小车可以通行;反之,自锁机构(16)处于锁紧状态,此时直线岔道(7)或弧线岔道(8)上放置的小车不可以通行。
所述“C”型上滑道(14)和“T”型下滑块(15)的接触面可以为平面,也可以为斜面,如果是斜面,则倾斜角度一般为8~13度。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的优点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刘后建,未经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刘后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472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