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线电缆用护套料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46515.7 | 申请日: | 2014-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728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1 |
发明(设计)人: | 蔡洪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洪祥 |
主分类号: | C08L23/06 | 分类号: | C08L23/06;C08L67/02;C08K13/02;C08K3/04;C08K5/01;C08K3/22;H01B7/17;G02B6/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552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线电缆 护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线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缆电缆用护套料。
背景技术
电线电缆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其产值在国内已经攀升到国民经济的第二位,是继汽车行业后的最大行业,目前国内具有电缆电缆实体企业已超过15000家,其中包含了纯电缆制造企业和纯光缆制造企业及光缆及电缆都生产的企业。
电缆行业尤其是光缆行业中,常用的室外缆采用的护套材料是聚乙烯,常用的是低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光缆及电缆行业的标准中,无一例外地要求护套的表面应当圆整光滑,任何横断面上均应无目力可见的气泡、砂眼和裂纹。对于护套下面具有金属层时,需要对护套采用电气方法进行护套的完整性试验,通常是采用直接电压或交流电压进行护套电火花试验,通常是采用最小值为9倍护套厚度值的直流电压(以KV为单位)并小于25KV的直流电压进行,如护套厚度为2mm时,采用2×9=18KV的直流电压进行火花试验;或者是采用6倍护套厚度值的交流电压(以KV为单位,且是有效值)并小于15KV的交流电压进行,如护套厚度为2mm时,采用2×6=12KV有效值的交流电压进行火花试验;不能被试验电压击穿,这个试验通常是在线生产时进行的,对于护套的任一段都进行试验,有击穿即不合格;有击穿时,护套的横截面上通常具有较多的目力可见的气泡、砂眼和裂纹;当然,没有击穿的护套的截面并不一定就是没有目力可见的气泡、砂眼和裂纹,有可能也具有目力可见的气泡、砂眼和裂纹,只不过目力可见的气泡、砂眼和裂纹比较少或不明显。
现有技术中,护套材料成粒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方式为热切,在挤出机模头上用刮刀把料直接刮下来,再用风冷却或者水冷却刮下来的颗粒;另一种方式为冷挤出的料通常是用水冷却后再切成颗粒。热切时采用风冷的方式的话,通常生产线较长,切下来后放在流水线上进一步冷却,这种方式生产速度较快,到流水线尽头时,通常就可以密封包装;而冷切时,虽然可以使生产设备占用空间较少,但成粒后需要进一步干燥,因此,需要较长时间及花费较多的电力。由于塑料粒子在成粒后,通常是一堆堆放在一起的,因此,不论冷切还是热切,都无流充分干燥塑料粒子,在干燥天气,护套粒子通常能满足光缆或电缆生产的要求,偶有击穿现象;但在黄梅天气或湿气较大的季节,由于护套料表面及护套料中局部的水气的存在,常常会使光、电缆制造时造成护套的击穿,造成整根线缆的报废,给线缆生产厂家造成了成本的增加及不必要的麻烦。
线缆生产企业为了避免击穿及气孔现象的发生,通常是采用在护套料用于生产前进行一级或二级烘干的方式来部分解决,一级或二级烘干通常是在生产前将塑料放入烘干机,在40~80℃温度范围内烘4小时左右,这种方式可以使粒子表面的水份部分去除,但并不能去除粒子内部的部分水气。
此现象,可以说是线缆行业目前无法克服的问题,因此,行业内,只要是有较大规模的线缆生产商,都希望能找到使护套不击穿或击穿概率大大降低的护套材料,但遗憾的是目前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揭示一种电缆电缆用护套料,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电缆电缆用护套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它包含有以下材料:聚乙烯树脂70—80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10—20份、碳黑2—2.5份、抗氧化剂0.2—0.6份、熔点为80~95℃微晶蜡1—3份、钛白粉1—1.6份、抗老化剂0.3—0.8份、抗紫外线稳定剂0.4—0.6份、塑料增强剂1—2份、阻水粉0.8—1.8份。
上述所述的一种电缆电缆用护套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它包含有以下材料:聚乙烯树脂70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10份、碳黑2份、抗氧化剂0.2份、熔点为80~95℃微晶蜡1份、钛白粉1份、抗老化剂0.3份、抗紫外线稳定剂0.4份、塑料增强剂1份、阻水粉0.8份。
上述所述的一种电缆电缆用护套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它包含有以下材料:聚乙烯树脂75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15份、碳黑2.3份、抗氧化剂0.4份、熔点为80~95℃微晶蜡2份、钛白粉1.3份、抗老化剂0.6份、抗紫外线稳定剂0.5份、塑料增强剂1.5份、阻水粉1.4份。
上述所述的一种电缆电缆用护套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它包含有以下材料:聚乙烯树脂80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20份、碳黑2.5份、抗氧化剂0.6份、熔点为80~95℃微晶蜡3份、钛白粉1.6份、抗老化剂0.8份、抗紫外线稳定剂0.6份、塑料增强剂2份、阻水粉1.8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洪祥,未经蔡洪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465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