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陡边坡生态修复技术的防护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343315.6 申请日: 2014-07-18
公开(公告)号: CN105297745A 公开(公告)日: 2016-02-03
发明(设计)人: 仝利;孙钟野;张伟强;李红莲;赵红 申请(专利权)人: 青岛润国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山东润国生态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E02D17/20 分类号: E02D17/20;A01G1/00;C05G3/00;C04B28/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高陡边坡 生态 修复 技术 防护 方法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高陡边坡的生态修复技术的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整理坡面,并对边坡进行测量;

2)对边坡进行打锚杆并注浆支护;

3)安装纵横支撑绳,并在坡面上铺挂格栅网;

4)在格栅网上铺挂钢丝绳网;

5)安装角钢支架,且角钢与锚杆之间焊接固定;

6)格宾网和营养土工布分层铺设;

7)喷播基层植被混凝土;

8)在基层植被混凝土喷播营养基质;

9)在营养基质上喷播顶层植被混凝土;

10)在顶层植被混凝土上设立独立种植槽栽植实生苗;

11)养护与管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陡边坡的生态修复技术的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层植被混凝土为种植土、水泥、有机质、长效复合肥、添加剂、营养基质;各组分质量比:种植土60~90%,水泥5%~20%,有机质3~8%,长效复合肥5~10%,添加剂1.5~3.5%,营养基质5~15%;喷播厚度为8~12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陡边坡的生态修复技术的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层植被混凝土为种植土、水泥、有机质、长效复合肥、添加剂、营养基质;各组分质量比:种植土60~90%,水泥3%~12%,有机质5~10%,长效复合肥5~10%,添加剂1.5~3.5%,营养基质5~15%;喷播厚度为3~6cm。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高陡边坡的生态修复技术的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营养基质为草炭土、高吸水树脂、有机质、长效复合肥、碱性中和剂;各组成质量比:草炭土60~85%,高吸水树脂2~8%,有机质6~15%,长效复合肥10%~15%,碱性中和剂0~2.5%,喷播厚度为15~18cm。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高陡边坡的生态修复技术的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添加剂为宜昌绿野环保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6.根据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高陡边坡的生态修复技术的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质由原料发酵所得,原料包括但不限于花生壳、秸秆、稻壳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高吸水树脂为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钾与聚丙烯酸铵中的一种或几种;碱性中和剂为硫酸亚铁、石膏、磷石膏中的一种或几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陡边坡的生态修复技术的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锚杆间距为1.2~2m,成矩形结构排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陡边坡的生态修复技术的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格栅网网孔为5mm×5mm、丝径为2mm~2.5mm,具体为镀铝锌网;在格栅网的上面铺设钢丝绳网,钢丝绳网网孔为30mm×30mm、丝径为7.5mm~8mm,具体为镀铝锌网。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高陡边坡的生态修复技术的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格栅网从坡面上方向下方铺挂,格栅网要贴近坡面,格栅网间以及格栅网与支撑绳间用扎丝扎结;钢丝绳网从上向下铺设并缝合,缝合绳为钢绳,每张钢丝绳网均用一根缝合绳与四周支撑绳进行缝合并预张拉,缝合绳两端各用两个绳卡与网绳进行紧固链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陡边坡的生态修复技术的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角钢与锚杆之间焊接固定:先焊接纵向受力点的锚杆;然后在锚杆和已焊接好的纵向角钢上焊接角钢段,并与地面呈45°—60°;最后焊接横向角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高陡边坡的生态修复技术的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纵向角钢横间距为锚杆横向间距的1/2~3/4,横向角钢间距为40~60cm。

12.根据权利要求1、9、10或11所述的高陡边坡的生态修复技术的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格宾网和营养土工布分层铺设:用格宾网对整个边坡分层处理,且格宾网与横向角钢外沿、钢丝绳网用铁丝固定;用营养土工布护住格宾网内壁,营养土工布固定时与格宾网同时进行。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高陡边坡的生态修复技术的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格宾网网孔为60mm×80mm、丝径为2mm~4mm,具体为镀铝锌钢丝网篱。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陡边坡的生态修复技术的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设立独立种植槽栽植实生苗:顶层植被混凝土经过2~8h初凝后,利用小铁铲或小镐头挖掘植物栽植穴,栽植穴为圆柱型,规格为直径10~20cm、深度5~15cm,将带有营养钵或土球的实生苗,嵌入安装式栽植入穴,并压填到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润国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山东润国生态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润国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山东润国生态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4331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