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絮凝-超滤法处理营养废液装置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343272.1 | 申请日: | 2014-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982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15 |
发明(设计)人: | 沈峥;张亚雷;刘莉;刘诗扬;张唯;桑文静;周雪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06 | 分类号: | C02F9/06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张磊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絮凝 超滤 处理 营养 废液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营养废液电絮凝-超滤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设施农业属于高投入高产出,资金、技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它是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使传统农业逐步摆脱自然的束缚,走向现代工厂化农业、环境安全型农业生产、无毒农业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农产品打破传统农业的季节性,实现农产品的反季节上市,进一步满足多元化、多层次消费需求的有效方法。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展设施农业以来,我国设施栽培面积不断扩大。截止到2010年底,我国设施栽培面积已超过350万hm2,与1981年0.72万hm2相比增长了486倍。设施农业的发展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城乡居民菜篮子,而且对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单位土地利用率和农业效益,以及增加农民收入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设施栽培中又以无土栽培发展最为迅速,荷兰、英国、法国等欧盟国家,近80%以上主要果菜和花卉采用无土栽培生产。无土栽培因其可避免土壤的连作障碍(包括土传病虫害、化感作用、次生盐渍化等)问题的发生,成为现代设施栽培发展的优先方向。目前,全国无土栽培面积超过3000hm2,同20年前相比,增加了50多倍。
在无土栽培的栽培与收获工程中,会存在一些营养废液。在我国的实际无土栽培中,常常对用过的营养废液采取一次性废弃的方法。这些废液中含有高浓度的氮、磷等营养成分,直接排放到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会造成土壤板结和土壤盐浸化、引起河流或湖泊水的富营养化,并且营养废液中大量有机物质易造成营养废液中的病原菌大量繁殖,容易发生病害,影响生态。因此,营养废液在排放前需要经过适当的处理。因为营养废液具有氮、磷浓度高,病原菌多,但碳元素很低,因此可生化性差,不宜采用生化处理,所以从技术上来讲,可采用化学处理法、物理化学处理法、和膜处理法等。
电絮凝技术使用可溶性阳极-金属铝作为牺牲电极,通过电化学反应,铝阳极在被施加电压时,铝电解产生可溶性Al3+, Al3+在适宜的pH值得条件下生成Al(OH)3,并进一步转化为Aln(OH)3n,羟基的存在使得所形成的絮体具有强大的亲和力,这些絮体与溶液中的污染物结合形成更大的絮体或沉淀,这些絮体、沉淀物和络合物可以进一步结合水中的污染物,同时铝阴极发生还原反应并产生气泡,从而大多数污染物通过化学反应、沉降或气浮的方法被去除。它兼有电化学、絮凝和气浮的特点,能一次性去除营养废液中的多种污染物。且电絮凝技术具有浮渣含水率低和停留时间短两个明显的优势,这有利于污泥的干化处理且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与化学絮凝不同,电絮凝法是由电解产生的金属离子和絮凝剂协同作用,无须投加絮凝剂、氧化剂等药剂,对水质无二次污染。
超滤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分离技术,利用天然或人工合成的具有选择透过性能的薄膜,以外界能量或是化学差为推动力,对双组份溶质和溶剂进行分离、分级、提纯和富集的方法。超滤膜多为不对称结构,由一层极薄(通常小于16μm)、有一定尺寸孔径的表皮层和一层较厚(通常为125μm)海绵状或是指状结构的多空层组成,前者起分离作用,后者起支撑作用。超滤膜截粒子粒径为几nm到1μm,或是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500~5×105的大分子物质。目前商品化的超滤膜主要有聚丙烯腈膜(PAN),醋酸纤维素膜(CA),聚砜膜(PS),聚偏氟乙烯(PVDF)等。超滤膜截留机理主要有三种:在膜表面及微孔内吸附(一次吸附)、在孔中停留而被去除(阻塞)和在膜面的机械截留(筛分)。它不仅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浊度、悬浮物、胶体、天然有机物、细菌以及病毒等,而且还具有处理效率高、工艺流程短、易控制、使用灵活和占地面积小等特点,被称为是“21世纪的水处理技术”。
本发明根据营养废液水质特点耦合电絮凝与超滤技术,发明了一种电絮凝-超滤方法与装置。与已有类似专利如“混凝-电凝聚-超滤法处理采油废水装置”(申请号:200810012266.2)和“基于电化学和超滤的制革废水循环利用装置”(申请号:201110044405.1)相比,首先处理对象的水质差别较大,营养废液的营养废液中COD较低但是氮、磷浓度高;其次,本发明具有无需投加任何的化学絮凝剂、电极不易钝化和超滤膜不易污染等优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营养废液处理技术上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营养废液电絮凝-超滤处理方法及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432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