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抽油机电动机动态负荷模拟加载系统及模拟加载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42425.0 | 申请日: | 2014-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3317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2 |
发明(设计)人: | 赵海森;王博;王义龙;罗应立;张伟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34 | 分类号: | G01R3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6 | 代理人: | 张文宝 |
地址: | 10220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抽油机 电动机 动态 负荷 模拟 加载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动机动态负荷模拟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抽油机电动机动态负荷模拟加载系统及模拟加载方法。
背景技术
游梁式抽油机系统如图1所示,其主要包括电气和机械两部分,当电动机及曲柄旋转时,会带动抽油杆做直线往返运动。油泵位于地下数百米至数千米位置,钢质抽油杆及油管内油液重量达数吨以上,在上冲程时,系统需要很大的驱动力矩;下冲程时,仅依靠抽油杆及液体自身重力便能运行,电动机仅需提供很小力矩或被拖入发电工况运行。因此,抽油机电动负荷特性是周期势能负载,电动机在运行中可能会出现重载、轻载、空载甚至发电工况,运行工况复杂多变。
目前,我国油田抽油机电动机系统运行性能测试,主要采用标准井测试方法,所谓的标准井,就是选择一口废弃油井,将其井底用水泥浇筑密封,再向井下注入液体来模拟真实油井,抽取的液体在井口重新注入套管回流至井下。该方法可通过调整动液面深度或平衡块位置来模拟不同抽油机负荷特性,具有一定程度上的通用性。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抽油机电动机负载状况复杂多变,随季节,平衡配重、井下动液面等因素而不断变化,导致同一口井不同时段测试数据不具备可比性,使得具有相同参数的抽油机负荷特性会出现误差。
2)利用“标准井”测试时手动调整动液面深度费时费力,且每次抽水、注水后由于井下气压作用液面深度稳定需要一定时间,易引起测试误差。
3)油田冬季户外气温可达-45℃,“标准井”内油液会上冻,无法投入生产,受光线、气候温度等因素影响,不可全年、全天候运行,年工作小时数有限。
4)针对某一台固定标准井,井上和井下参数不可调。如果想模拟不同井况下的电动及运行性能,需要重新选择标准井,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电动机运行性能测试中的负载装置主要包括磁粉制动器、直流发电机组或水电阻等传统加载装置,因其可控性好、重复性高,在机械负荷特性的试验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传统负载装置加载精度低,测试过程中能量损失现象严重。针对这一问题,基于变频器的能量回馈式加载方案近年来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认可,该负载方案动态响应快,可实现节能、低功耗测试。可是,现有技术手段仅针对恒扭矩负载,并不能模拟电动机在动态负荷下的运行情况。
鉴于以上所述问题,本发明以动态负荷中最为复杂的油田游梁式抽油机负荷为例,研究一种用于模拟抽油机负荷的电动机模拟加载系统,以检测电动机在动态负荷条件下的运行性能,为动态负荷下的电机能效检测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支撑;此外,该测试系统具有较强的通用性,也可推广应用于风机、水泵等流体类负载测试领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抽油机电动机动态负荷模拟加载系统及模拟加载方法,用于解决现有电动机动态负荷模拟加载系统和加载方法存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抽油机电动机动态负荷模拟加载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系统包括顺序连接的扭矩仪、皮带轮及齿轮箱模块、抽油机四连杆机构模块、井下负荷模块、四象限变频器和负载电机;
所述扭矩仪用于测量负载电机转速并将负载电机转速发送至皮带轮及齿轮箱模块;
所述皮带轮及齿轮箱模块用于根据负载电机转速计算曲柄角位移、曲柄角速度和曲柄角加速度,并将计算得到的曲柄角位移、曲柄角速度和曲柄角加速度发送至抽油机四连杆机构模块;
所述抽油机四连杆机构模块用于根据曲柄角位移、曲柄角速度和曲柄角加速度计算驴头悬点位移和驴头悬点加速度,并将驴头悬点位移、驴头悬点加速度和曲柄角加速度发送至井下负荷模块;
所述井下负荷模块用于根据驴头悬点位移和驴头悬点静负荷曲线确定驴头悬点静负荷,并根据驴头悬点加速度计算驴头悬点动负荷;还用于确定等效平衡配重及井下摩擦力,再根据等效平衡配重及井下摩擦力计算曲柄驱动力矩,之后将曲柄驱动力矩换算成电机负载扭矩发送至四象限变频器;
所述四象限变频器用于根据电机负载扭矩生成电机负载扭矩驱动指令并发送至负载电机;
所述负载电机根据电机负载扭矩驱动指令控制自身转动。
一种抽油机电动机动态负荷模拟加载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根据扭矩仪测量得到的负载电机转速计算曲柄角位移、曲柄角速度和曲柄角加速度;
步骤2:利用曲柄角位移、曲柄角速度和曲柄角加速度计算驴头悬点位移和驴头悬点加速度;
步骤3:利用驴头悬点位移和驴头悬点静负荷曲线确定驴头悬点的静负荷,利用驴头悬点加速度计算驴头悬点的动负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未经华北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424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