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过依据电流变化实现散热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40540.4 | 申请日: | 2014-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023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15 |
发明(设计)人: | 吴福宽;廖明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20 | 分类号: | G06F1/20 |
代理公司: | 济南信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0 | 代理人: | 姜明 |
地址: | 250014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过 依据 电流 变化 实现 散热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服务器系散热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通过依据电流变化实现散热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在的服务器系统中,随着处理的数据越来越庞大,整个系统的功耗越来越高,而服务器的架构空间则保持原来的架构,这就给散热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如何在有限的的空间的内实现整个系统的良好散热,并要保证没有系统功耗的无用增加,正成为散热工程师们努力和追去的方向。于是,很多智能散热方案被开发设计,并很好的应用在各类服务器上。但现在智能散热的散热依据都是根据温度的高低做判断依据。这样带来的一个不好的现象是,系统的温度已经升高了,散热系统才会去调解风扇增加转速,有着明显的滞后性。为了克服这个问题,本发明参考最新的电源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种通过侦测电流来实现系统散热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依据电流变化实现散热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其方法中用电流的变化代替温度传感器,实现对散热控制系统的输入。
当电流变化的时候,必然带来温度的变化,散热系统判断到电流变化,就会采取主动的散热方案,从而使温度的变化最小,避免了传统的温度升高后再散热的滞后性。
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的一种通过依据电流变化实现散热的方法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侦测电源的电流的大小来实现对散热系统的控制,即当电流变化的时候,必然带来温度的变化,散热系统判断到电流变化,就会采取主动的散热方案,从而使温度的变化最小,避免了传统的温度升高后再散热的滞后性,而且本发明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使用方便等特点,因而,具有很好的使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一种通过依据电流变化实现散热的方法作以下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一种通过依据电流变化实现散热的方法,在服务器的散热系统中,很多智能散热方案被开发设计,并很好的应用在各类服务器上。但现在智能散热的散热依据都是根据温度的高低做判断依据。这样带来的一个不好的现象是:系统的温度已经升高,散热系统才会去调解风扇增加转速,有着明显的滞后性。从而造成系统的热不稳定性和无用的功耗浪费。本发明通过侦测电源的电流的大小来实现对散热系统的控制,即当电流变化的时候,必然带来温度的变化,散热系统判断到电流变化,就会采取主动的散热方案,从而使温度的变化最小,避免了传统的温度升高后再散热的滞后性。
传统的服务器散热系统中,散热系统根据在服务器中的温度传感器侦测到的温度变化传递给散热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会根据系统的要求来调节风扇的转速。根据功耗的计算公式可知,电流的变化才会带来功耗的变化,从而带来发热量的变化。这是传统的散热架构,但因为是温度变化之后才会传递到散热控制系统,所以有明显的滞后性,这样就会造成风扇很多的无用功浪费到散热上面。
新的散热架构中,它是用电流的变化代替温度传感器,实现对散热控制系统的输入。这种架构的好处在于,电流的变化直接反馈到散热控制系统中带来风扇对应的转速策略,避免了依据温度作为判断依据的滞后性。对整个散热系统的无用功的损耗减到了最小,而系统的热稳定则做到了最好。对于原来限制发明的电流难以侦测的问题,随着现在数字电源的大力使用,通过I2C就可以读到每组电源的电流,已经没有技术障碍。
使用这项发明,通过侦测电源的电流的大小来实现对散热系统的控制,即当电流变化的时候,必然带来温度的变化,散热系统判断到电流变化,就会采取主动的散热方案,从而使温度的变化最小,避免了传统的温度升高后再散热的滞后性。这样我们在整个系统设计过程中还可以不用温度传感器,降低了成本释放了空间。但是为了确保能读取到每组电源的电流大小,需要全部使用数字电源。虽然数字电源已经变得越来越普及,成本越来越低,但相对传统的模拟电源,价格还是会有所增加。不过,随着散热系统的重要性的提高和数字电源成本的逐步降低,
不久的将来,这种散热系统方案的选择必然会成为成本和性能综合考量的最佳选择。
本发明的一种通过依据电流变化实现散热的方法其加工制作非常简单方便,按照说明书所示即可加工。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405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佩戴装置及可佩戴装置的显示控制方法
- 下一篇:扩充卡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