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下管道防渗漏设施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35835.2 | 申请日: | 2014-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7501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王松生;万朝梅;杜建民;余晓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1/00 | 分类号: | E02D31/00;E02D29/12;E03F5/04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1110 | 代理人: | 郭中民 |
地址: | 471003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管道 渗漏 设施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石油化工领域的防渗漏设施,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地下管道防渗漏设施。
背景技术
石油化工工程中有很多地下污油或污水管道,为避免管道渗漏的污油、污水等可能对地下水环境造成的污染,根据《石油化工工程防渗技术规范》GB/T50934-2013的要求,当一级地管、二级地管采用非钢制金属管道(通常为承插、法兰连接)时,连接部位是薄弱环节,容易产生泄漏,需采取相应的防渗措施。
现有技术中管道本身采用的防渗层结构主要由膜外保护层、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膜内保护层、砂石层和中粗砂层组成,该防渗层施工工序较多,施工难度较大,原材料消耗量大,施工量大,成本高,且现场存在交叉作业,同时还需防止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在施工过程中受到损坏。
为了避免管道泄漏造成的污染,除了管道本身的防渗漏要求外,还要求在污油(水)检查井、水封井(以下均简称“检查井”)的上游间隔一段距离设置渗漏井,作为该区域的检漏、监测及污油(水)收集措施。当地下污油(水)管道发生渗漏时,操作人员可根据渗漏井的位置和服务区域,查找确定渗漏点位置并进行修补。
目前工程中防渗管道与渗漏井、检查井及水封井连接处通常采用将管道外包裹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及内外两层长丝无纺土工布保护层外翻固定在井壁上的做法,该方法使得井壁连接节点防渗效果差,地下水易渗入,从而影响对管道是否渗漏的判断。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防渗层施工工序多,管道外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防渗层与渗漏井及检查井、水封井井壁连接节点防渗效果差,地下水易渗入,从而影响对管道是否渗漏的判断,同时管道下防渗层连接固定节点施工难度大,施工质量不易保证,从而影响防渗效果等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下管道防渗漏设施,该防渗漏设施能有效达到防渗漏和污染物收集的目的,降低工程造价,提高现场施工效率。
本发明提供的地下管道防渗漏设施主要由防渗管道、渗漏井和检查井组成;所述的防渗管道主要由污油或污水管道和防渗层组成;防渗层主要由砂袋覆层、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和膜外保护层组成,所述的砂袋覆层是由带状砂袋缠绕在污油或污水管道外壁上形成的,砂袋覆层上包覆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上包覆膜外保护层;防渗管道穿过渗漏井和检查井的井壁并与井壁密封连接,在渗漏井内防渗管道的污油或污水管道是连续的,防渗层是断开的;在检查井内防渗管道是断开的。
所述的带状砂袋由带状包装袋和其内充填的中粗砂组成,充填后所得带状砂袋以螺旋式缠绕在污油或污水管外壁上,所述的中粗砂为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的50%、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的25%的砂土;所述的膜外保护层由长丝无纺土工布制成。
所述的渗漏井和检查井左右并列布置,渗漏井位于检查井的上游,共用一侧井壁,共用的一侧井壁称为中间井壁,渗漏井内与中间井壁相对的渗漏井井壁称为左侧井壁,检查井内与中间井壁相对的检查井井壁称为右侧井壁。
在与防渗管道连接处的井壁上预埋有防水套管,所述的防水套管为带止水翼环的高密度聚乙烯材质的套管,防渗管道通过防水套管与井壁密封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地下管道防渗漏设施与现有技术相比,有以下效果:
(1)带状砂袋可成批提前充装。除管道接头部位需现场施工外,可将其他包裹了带状砂袋、高密度聚乙烯膜及膜外保护层的污油或污水管道整段在集中区域事先预制,既保证了施工质量,又提高了效率;
(2)节省了膜内保护层,降低造价;
(3)取消了现有技术中的污油或污水管道下的砂石层,采用的带状砂袋的充填砂量也大大减少,从而在节省造价的同时也提高了施工效率;
(4)由于防水套管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材质,可实现与防渗层内的高密度聚乙烯膜的热熔焊接,较当前工程中常规连接的做法,更好地保证了套管与井壁间的连接密封效果。
(5)本发明因为取消了当前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防渗层做法中污油或污水管道砂石垫层以下完全包裹井壁及井底板的HDPE膜防渗层,取消了砂垫层以下的浇筑混凝土,既减少了防渗材料费用,又减少了现场开挖、回填工作量,大大降低了工程造价;同时施工难度降低,提高了现场施工效率,节约了工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358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