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流量安全阀无效
申请号: | 201410334407.8 | 申请日: | 2014-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573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李福洪;朱述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巨隆集团芜湖兴隆液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5/51 | 分类号: | E21D15/51;E21D23/16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朱顺利 |
地址: | 241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量 安全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矿综采液压支架,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中流量安全阀。
背景技术
随着煤矿综采液压支架的大规模的实施和发展,综采工作对液压支架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这样就对保护支架液压油缸的安全阀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尤其是对安全阀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有了更一步的要求,当来自液压支架顶部的压力造成被动力时,安全阀能否在承受高压的情况下,短时间及时充分稳定的卸荷直接影响支架的使用寿命和支护安全。它不仅会损害密封件、管道和液压元件,而且还会引起震动和噪声;有时使某些压力控制的液压元件产生误差。
目前使用的安全阀,包括阀壳、阀套、阀芯、阀体、弹簧、弹簧座和调压螺丝,在阀壳内部,弹簧一端抵在与阀壳端部为螺纹连接的调压螺丝上,另一端抵在可移动的弹簧座上,阀体插入阀壳另一端且与阀壳为螺纹连接,阀套设在阀体的内部且与阀体为螺纹连接,阀芯位于阀套和阀体内,且阀芯与弹簧座接触。这种安全阀是采用直通式卸荷方式,采用单一的O型密封圈密封,阀芯来回动作,阀芯上的卸荷小孔经常摩擦O型密封圈容易使密封圈破损,安全阀失效。而且这种安全阀在卸荷时,进入阀体内的高压油会经阀芯与阀套之间的缝隙流入弹簧座与阀套之间,高压油堵在此处,导致弹簧不容易推动阀芯回位以关闭安全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中流量安全阀,目的是避免高压油堵在弹簧座与阀套之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中流量安全阀,包括阀壳、阀套、阀芯、阀体、弹簧、弹簧座和调压螺丝,阀体上设有卸荷孔,调压螺丝和阀体分别与阀壳的两端连接,位于阀壳内部的弹簧一端抵在调压螺丝上,另一端抵在位于阀壳内部且位于阀体一侧的弹簧座上,阀套是在阀体上的与弹簧座相对的端部插入阀体中与阀体连接,阀芯位于阀套和阀体内,且阀芯端部与弹簧座接触,所述弹簧座上设有让进入弹簧座与所述阀套之间的液体流向弹簧座与所述调压螺丝之间的空间内的过液孔。
所述过液孔在所述弹簧座与所述阀体相对的端部上沿周向设置多个,且过液孔的轴线与弹簧座的轴线平行。
所述弹簧座为在与所述调压螺丝相对的端部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弹簧的凹孔的圆柱形结构,弹簧座与所述阀壳为间隙配合。
所述弹簧座上与所述阀体相对的端面设有与所述阀芯的端部接触的球形凸台,阀芯与凸台接触的端面为平面。
所述阀壳的内壁上在靠近阀壳长度方向的中部位置处设有限位台阶。
所述阀芯与所述阀套之间的密封结构包括套在阀芯上的第一密封圈和套在第一密封圈上的第二密封圈,第一密封圈的材质为复合塑料。
所述第二密封圈为O形圈。
所述阀体上套设有用于盖住所述卸荷孔的第一防尘套。
所述阀壳的端部套设有第二防尘套。
所述阀体的工作口处套设有螺帽。
本发明的中流量安全阀,通过在弹簧座上设置过液孔,在进入阀体内的高压油从阀芯与阀套之间的缝隙流入弹簧座与阀套之间时,高压油会经弹簧座上的过液孔流入弹簧座与调节螺丝之间的空间内,高压油不会堵在弹簧座与阀套之间,避免在弹簧座移动时对弹簧座产生阻力,确保弹簧座能够快速方便的推动阀芯移动,以关闭安全阀。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图1是本发明中流量安全阀的剖视图;
图2是弹簧座的剖视图;
图3是阀套的剖视图;
图4是图1中A处密封结构的放大图;
图5是图1中B处密封结构的放大图;
图中标记为:
1、调压螺丝;2、阀壳;3、弹簧座;31、凹孔;32、凸台;33、第一过液孔;4、弹簧;5、阀套;51、第二过液孔;52、内沟槽;53、外沟槽;6、阀芯;7、第一防尘套;8、第二防尘套;9、阀体;10、螺帽;11、第一密封圈;12、第二密封圈;13、限位台阶;14、第一卸荷孔;15、第二卸荷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巨隆集团芜湖兴隆液压有限公司,未经巨隆集团芜湖兴隆液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344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千米钻机集中条带式抽放方法
- 下一篇:一种松散大断面巷道支护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