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螺旋纤维增强泡沫层合板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33922.4 | 申请日: | 2014-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494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刘旺玉;黄家乐;汪宁陵;罗远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32B3/08 | 分类号: | B32B3/08;B32B15/08;B32B27/04;B32B27/38;B32B7/1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蔡茂略;罗观祥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螺旋 纤维 增强 泡沫 合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层合板,特别是涉及了一种具有双螺旋纤维增强特征的泡沫层合板。
背景技术
多孔材料,包括金属泡沫和聚合物泡沫等材料,具有比强度高、比刚度高,压缩强度大和吸收能量性能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建筑,船舶,风力能源和航空航天领域。多孔材料由于内部具有大量孔胞结构,相对于实心材料能大大减少固体传热面积、增大传热距离,因此特别适合做隔热材料。相对于实心结构,多孔材料的孔胞结构在受冲击时容易产生塑性变形,有利于冲击时能量的吸收,因此多孔材料也经常用于减振结构。然而,拉伸强度低、脆性大使得多孔材料应用受到限制。单一的多孔材料,尤其是硬发泡多孔材料的加工性能较差。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出现很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少量的纤维增强就可以使多孔材料拉伸强度和韧性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然而泡沫材料特别是高孔隙率的泡沫材料由于存在大量空腔结构使得基体与纤维间的结合比较弱,外界荷载作用下容易发生界面脱结合现象,使得纤维增强泡沫复合材料出现失效,影响板的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避免泡沫层合板在使用过程中基质与纤维过早地出现界面脱结合,影响纤维增强泡沫层合板力学性能,提出了一种由双螺旋纤维增强泡沫材料芯层和金属保护表层组成的层合板,以提高纤维增强泡沫层合板的力学性能和稳定性。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双螺旋纤维增强泡沫层合板,主要由表层金属板和纤维增强泡沫芯层组成,纤维增强泡沫芯层设置在两层金属板之间;所述表层金属板的厚度为(0.2‐1)mm,纤维增强泡沫芯层的厚度为(0.5‐5)mm;所述纤维增强泡沫芯层由双螺旋纤维和泡沫基质复合组成;泡沫基质为空心玻璃微球填充的多孔树脂材料;所述的双螺旋纤维为天然植物纤维、尼龙或铜纤维通过纤维编织或纤维缠绕得到;双螺旋纤维填充量占纤维增强泡沫芯层总体积的10%‐40%,所述双螺旋纤维的长度为0.5‐10mm;所述纤维增强泡沫芯层由泡沫基质的原料搅拌混合后倒入预先排列好双螺旋纤维的模具中固化后得到。
进一步地,所述表层金属板采用铝合金板或合金钢层板。
所述空心玻璃微球的直径为(2‐120)μm。
所述双螺旋纤维3的填充为有序或者无序填充。
以质量分数计,所述泡沫基质的原料由1份E44‐6101环氧树脂、0.3~2份多元胺EP型环氧树脂固化剂、0.003份BYK‐A530有机硅消泡剂和0~1份T15系列的空心玻璃微球组成。
所述表层金属板和纤维增强泡沫芯层之间通过胶黏剂粘结。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特点:
本发明的层合板通过使用一种双螺旋纤维增强泡沫芯层和金属保护表层的复合结构,通过双螺旋纤维的特有的空间结构增大基质与纤维之间的机械锁合力,可以防止层合板芯层基质与纤维的脱结合,有效地提高基质与纤维的界面结合强度,提高层合板的力学性能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双螺旋纤维增强泡沫层合板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表层金属板,2为纤维增强泡沫芯层,3为双螺旋纤维,4为泡沫基质。
图2为双螺旋纤维的制造示意图;
其中,5为两个相互平行的直纤维,6为可转动夹具,7为固定夹具。
图3为图1中的双螺旋纤维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4为相同泡沫基质的情况下双螺旋纤维与直纤维的界面结合强度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339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