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合成胸腺法新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33844.8 | 申请日: | 2014-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986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15 |
发明(设计)人: | 文永均;郭德文;董华建;曾德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圣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K14/575 | 分类号: | C07K14/575;C07K1/10;C07K1/06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梁鑫 |
地址: | 61133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成 胸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合成领域,具体涉及合成胸腺法新的方法。
背景技术
胸腺法新是一种免疫调节因子,由28个氨基酸组成,它可以特异性地诱导T细胞Lyt1+、2+、3+表面标志的产生,促使T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NK)的分化与成熟,促使致敏的T细胞在各种抗原或有丝分裂原激活后产生各种淋巴因子,如白介素2(IL2)、α干扰素(IFNα)、γ干扰素(IFNγ)等淋巴因子,促使对IL2高亲和力受体的表达增加,增强Th细胞的功能,同时它还通过对T4细胞的激活作用来增强异体和自体的人类混合的淋巴细胞反应。胸腺法新可能影响NK前体细胞的募集,这前体细胞暴露于干扰素后变得更有细胞毒性,使机体能有效的发挥免疫防护功能。该品具有促进T细胞分化、成熟,提高NK细胞活性,促进T细胞分泌各类淋巴因子,提高IL-2受体对IL-2的亲合力等作用。早期临床应用主要集中于抗肿瘤、免疫功能低下方面,近年来药效学研究结果同时表明,本品更具有保护肝脏、特异性地抑制受HBV感染的HepG2-Nu2细胞的生长和抑制土拨鼠WHV病毒复制的作用。在用于治疗慢性肝炎的多中心试验结果表明单独使用该品的疗效与干扰素相同,但副反应比干扰素少得多。在临床上,已成功地应用于治疗乙、丙型肝炎及其它免疫缺陷的疾病。
药代动力学研究文献显示,本品健康人单次皮下注射胸腺法新1.6mg,血药峰浓度约为37.51ng/ml,达峰时间约为1.67小时,AUC0-15约为152.15ng/ml·h,半衰期约为1.65小时。一组有关Tα1药代动力学方面的由日达仙、Timosina和Tα1三种样品作对照的实验中显示,Tα1释放快速(Tmax为1-2h),代谢缓慢(16-18h),尽管80%由泌尿系统排出体外,但Cmax为30-80ug/L,仍比正常Tα1血浓度0.5~0.75ug/L高出几十倍。
当前胸腺法新的制备方法主要为固相合成法,但由于胸腺法新分子结构中有大量的β折叠结构,形成困难序列,如逐个氨基酸从C端到N端进行接肽,从第28氨基酸偶联至第21氨基酸时,肽树脂体积就发生20%以上的收缩,同时继续接到第11氨基酸时才恢复正常,这种收缩严重降低了后续氨基酸的偶联收率,增加了分离纯化的难度,同时严重降低了产品的收率,从已报道的制备方法可知,对于98%HPLC纯度的胸腺法新,当前的制备总收率一般都在20%左右。
胸腺法新的氨基酸顺序如下所示:
Ac-Ser1-Asp2-Ala3-Ala4-Val5-Asp6-Thr7-Ser8-Ser9-Glu10-Ile11-Thr12-Thr13-Lys14-Asp15-Leu16-Lys17-Glu18-Lys19-Lys20-Glu21-Val22-Val23-Glu24-Glu25-Ala26-Glu27-Asn28-OH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方法分离纯化困难、总收率低、生产成本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合成胸腺法新的方法,使得本发明所述方法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合成方法的复杂程度和提高产品的总收率。
上述合成胸腺法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合成在侧链上有保护基的多肽片段1:
Fmoc-Thr(tBu)-Thr(tBu)-Lys(Boc)-Asp(OtBu)-Leu-Lys(Boc)-Glu(OtBu)-Lys(Boc)-Lys(Boc)-Glu(OtBu)-OH;
合成在侧链上有保护基的多肽片段2:
NH2-Val-Val-Glu(OtBu)-Glu(OtBu)-Ala-Glu(OtBu)-Asp(α-OtBu)-氨基树脂;
b、将多肽片段1的C端和多肽片段2的N端偶联,然后脱除多肽片段的N端Fmoc保护基,得到多肽树脂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圣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圣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338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