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囊顶举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31348.9 | 申请日: | 2014-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717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1 |
发明(设计)人: | 曲晓锋;耿亮;张忠义;葛强林;卢东生;葛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葛强林 |
主分类号: | B66F3/35 | 分类号: | B66F3/35;B66F3/42 |
代理公司: | 蚌埠鼎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4102 | 代理人: | 王琪;牛涛 |
地址: | 23301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囊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囊顶举装置。
背景技术
千斤顶是一种通过顶部托座或底部托爪在行程内顶升重物的轻小起重设备,目前车载的千斤顶一般有卧式千斤顶和手摇式千斤顶,两者的特点都是体积小、方便收纳,但是二者都需要手动操作,费时费力,而且在松软的沙石路况和泥泞的路况很难使用上述两种顶举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操作、适应更多路况的气囊顶举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囊顶举装置,它至少包括气囊本体和输气管,气囊本体上分别开有排气口和进气口,排气口安装有排气阀,进气口通过单向进气阀与输气管前端连通。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将本气囊顶举装置放置在车辆下部,关闭排气阀,使用输气管后端经过单向进气阀向气囊本体内充气,气囊本体膨胀,通过气囊本体与汽车底盘的接触转变为均匀分布的举升力,进而抬升车辆。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操作简单,安全可靠,而且气囊本体与地面之间接触面积更大,适用于更多路况。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以下将本气囊顶举装置简称为本装置。
本装置还包括输气组件,输气组件与输气管后端相连通;
所述的输气组件为电动气泵、手动气泵或者脚动气泵;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可以依靠不同的输气组件对气囊本体进行充气,方便使用。
本装置的输气管后端安装有与排气管配合的充气接口;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可以之间直接利用车辆的尾气对气囊本体进行充气,不借助外部输气设备,汽车发动机工作时汽缸内的压强一般不低于45个大气压,可以为本装置的气囊本体充气,并且不会对发动机自身产生任何损害。
本装置的气囊本体底部固定连接有爪牙基座;采用这样的结构后,方便在松软的沙石路面上稳固气囊本体。
本装置的气囊本体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向托盘,所述的转向托盘包括托板和托盘座,托板和托盘座之间通过推力轴承配合。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车辆如果遭遇坑洼或道路中断等无法通过的情况,就必须调头选择迂回路段,而狭窄道路却无法提供充足的转弯半径时,将本装置放置在车辆下侧,气囊本体充气之后,将车辆向上抬起,托板和托盘座配合,只要借助很小的外力便能使车辆以转向托盘为中心可以做周向转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装置实施例一转向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2所示
实施例一
本装置的包括圆柱状的气囊本体1和输气管7。
气囊本体1底部粘合有多个爪牙基座2,多个爪牙基座2沿气囊本体1周向分布,气囊本体1顶部粘合有转向托盘3,转向托盘3包括托板31和托盘座33,托盘座33中部上端面有圆柱形的凸台34,托板31的下端面有配合托盘座33凸台34的凹槽32,托板31和托盘座33之间放置有推力轴承35,推力轴承35套装在凸台34外侧, 托板31可以沿推力轴承35的中心线做周向转动,托板31的上端面附着有橡胶衬垫(图中未示出),防止车辆从转向托盘3上滑落。
气囊本体1上分别开有排气口和进气口(图中未示出),排气口上安装有排气阀4,进气口上安装有单向进气阀5,单向进气阀5与输气管7前端通过自锁气管接头6连通,输气管7与电动气泵8通过自锁气管接头6相连通。
使用时,将本气囊顶举装置放置在车辆下部,关闭排气阀4,启动电动气泵8,使用电动气泵8通过输气管7向气囊本体1内充气,气囊本体1膨胀,将车辆抬升,并且施加外力可以使车辆以转向托盘3为中心可以做周向转动。
使用后,将电动气泵8关闭,拆除电动气泵8关闭和输气管7,打开排气阀4,将气囊本体1内的气体排出,将本装置拆分收纳。
本实施例不仅可以使用电动气泵8作为输气组件,还可以使用手动气泵或者脚动气泵等对气囊本体1进行充气作业。
如图3所示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输气管7a前端连接有与车辆排气管配合的充气接口9a,输气管7a前端与充气接口9a通过自锁气管接头6a连接,充气接口9a前部为喇叭口状。
使用时,将本气囊顶举装置放置在车辆下部,关闭排气阀4a,将充气接口9a套装在车辆排气管外侧,启动车辆,使车辆保持怠速状态,车辆排出的尾气经过输气管7a和单项进气阀5a对气囊本体1a进行充气,达到抬升车辆的目的。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葛强林,未经葛强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313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