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癌症的理疗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326851.5 | 申请日: | 2014-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832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刘炳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炳霞 |
主分类号: | A61H39/02 | 分类号: | A61H39/02;A61H39/08;A61M1/00;A61H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0000 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癌症 理疗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有关癌症的理疗方法,适用于各种癌症患者的医治及未患病者症状显现前的预防治疗。
背景技术
在近几十年的研究中,“癌症”已经成为人们“闻之色变”的关乎于人们生命的疾病。生活方式对于癌症发生确实是有影响,例如香烟、饮食、运动、酒精、晒太阳以及性病等。大部分癌症都与已知的生活和环境因子有关。同时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癌症发生也和体内褪黑激素的量相关,当需要长时间待在明亮的环境下,例如晚班的工人。或是睡眠时间较短的人,褪黑激素表现量也会偏低,而癌症的发病率较高。
根据肿瘤的发展,可分成:良性肿瘤、恶性肿瘤。良性肿瘤指肿瘤细胞未发生转移与侵入周遭组织的情形,反之则称为恶性肿瘤,多数会影响生理功能的肿瘤都是恶性肿瘤。若是依据生成肿瘤的来源组织细胞分类,可分成四类: 上皮细胞、间叶细胞、血液干细胞、神经上皮细胞;虽然几乎各类型的细胞都有可能转变成为肿瘤细胞,但是人类的癌症绝大部分都是源自于上皮细胞所产生的恶性肿瘤,这个类别包含大多数和许多常见的癌症,包括乳癌、摄护腺癌和肺癌。恶性上皮细胞肿瘤又可进一步分成恶性鳞状上皮细胞肿瘤(一般的上皮细胞所转变),与恶性腺瘤(来自于构成腺体的上皮细胞)。
一般情况下,癌症可以经手术切除、化疗、放射线治疗、免疫治疗、单克隆抗体治疗或其他方法治疗。治疗方式的选择取决于肿瘤的位置、恶性程度、发展程度以及病人身体状态。一些实验性治疗癌症的方法目前均是基于彻底清除癌细胞而不损害到其他的细胞的想法。而手术切除的方式,常因为癌细胞入侵蔓延到邻近组织或远端转移而效果有限。化疗则受限于对于体内其他正常组织的毒性。辐射也同样会对正常组织造成伤害。目前治疗癌症通常都是依据病程的发展而综合使用各种疗法,以求达到最大的效果。例如,若是肿瘤是可借由手术切除,通常医生仍会并用放射线照射患处,让癌细胞能彻底被消除。或者是因为肿瘤扩散过大,无法用手术切除,此时也可先使用化疗缩小肿瘤后再寻求手术切除。癌症的治疗无论是化疗、手术或放疗都是对身体有极大负担,并且在发生恶性转移后,无论是何种方式都是很难彻底治愈。
癌症临床手术、化疗没效果,主要是医师在学术上对癌细胞起源于肛门处无认知,这才是癌症疾病迟迟困扰生命安危的症结。这是多年来医学领域的重大遗憾和缺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提供一种用传统中医技术提前预防、彻底根除癌症细胞的理疗方法。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定点定穴;首先让患者直立,患者左、右胳膊均同时向后、沿脊柱往下延伸到极至,确认五花穴位置;
步骤二、穴位针灸:患者俯卧。进针:确认穴位后,针刺时,以微痛或无痛刺入,并同时注意确定针刺45角度、方向。行针:通过提插捻转等不同的操作方式的变化组合来达到目的,同时结合患者的感受选择应用不同的强度。留针:按照具体治疗需要,选择相应留针时间。一般体针的留针时间10分钟,也时可间歇行针。
与此同时,确认颌骨穴、足三里穴位,配合施针,留针时间10分钟,全身退针。
步骤三、对施灸的五花穴处拨罐:对患者刚刚施灸的五花穴,进行拨罐予以辅助,左右针眼处共用一个罐体;拔罐周期为1小时,可分为上午拔罐下午挑破拔罐出的水泡,进行揭火根。在施针处必须拔出黄色液体状的脓水。即可在拨罐处的针眼看到毒素就向外排除,外观似脓血的毒液;
步骤四、对肛门处拨罐:患者俯卧。在患者肛门处进行拨罐,留罐期间,肛门处肉体外翻,即可看到依附直肠末端的癌细胞;
步骤五、对肛门处施灸:针对步骤四所述拨罐处进行施灸,并一一将癌细胞挑破;
步骤六、对肛门处再次拨罐:针对步骤五的施灸处、对癌细胞挑破处再次进行拨罐,挑破处即会出现脓水;每半小时为一次拨罐周期,拔罐期间必须拔出脓水,为黄色液体状的水,其水为癌细胞。上午两次、下午两次,一次为半个小时,起罐后倒掉脓水,并对罐体进行消毒,随后再次进行肛门拔罐。期间如患者需要调整或休息,则可休息10-20分钟,休息周期过长则容易导致步骤五中的针眼愈合,不宜拔出癌细胞。连续2-3天的针对肛门拨罐的治疗,依患者病情严重情况,可适当调整。
一般情况下,一周两次,一个月八次,为一个疗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炳霞,未经刘炳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268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抑郁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一种开颅定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