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输入装置与应用此输入装置的电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26209.7 | 申请日: | 2014-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4274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杜江;杜建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名硕电脑(苏州)有限公司;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臧建明 |
地址: | 21501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入 装置 应用 电子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输入装置与应用此输入装置的电子装置。输入装置包括第一输入模块以及第二输入模块。第一输入模块包括第一本体、第一感应单元以及第一磁性件。第一感应单元、第一磁性件设置于第一本体的第一侧面。第二输入模块包括第二本体、第二感应单元以及第二磁性件。第二本体可转动地连接第一本体,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能够转动至展开状态,使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相抵接。第二感应单元、第二磁性件设置于第二本体的第二侧面,分别对应第一感应单元、第一磁性件设置。在展开状态下,第一感应单元与第二感应单元彼此电性导通而使输入装置产生电信号,以唤醒电子装置的操作系统,且第一磁性件与第二磁性件相互吸引以固定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输入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输入装置与应用此输入装置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高度发展,电子装置例如个人台式计算机、笔记型计算机、平板计算机以及智能型手机等业已广泛地应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当前,又以平板计算机以及智能型手机具有可实时收发与处理数据、体积轻薄以及便于携带等特点,便逐渐成为电子消费市场上的主流之一,众家厂商无不积极投入相关产品的开发。
不同于传统的个人台式计算机以及笔记型计算机的是,用户主要是通过触控屏幕来操作平板计算机以及智能型手机,以执行较为简易的数据处理功能。因此,对于需执行较复杂的数据处理功能的部分用户而言,单以触控屏幕来操作平板计算机以及智能型手机便无法满足其需求。对此,现有技术可通过外接式键盘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来与平板计算机以及智能型手机连结,通过操作平板计算机以及智能型手机来执行数据处理的功能。
然而,传统的外接式键盘的体积较大,并不便于用户携带或收纳。因此,现有技术提出了折叠式键盘的设计,用户可在未使用折叠式键盘时,将两个相互连接的键盘单元的其中一者叠置于另一个键盘单元上,以缩减其体积而便于携带或收纳。而当用户欲使用折叠式键盘时可将其再度展开,并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来与平板计算机以及智能型手机连结,但是在利用折叠式键盘来操作平板计算机以及智能型手机连结展开之前,仍需通过按压折叠式键盘上的开关来唤醒平板计算机以及智能型手机的主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输入装置与应用此输入装置的电子装置,其中输入装置可被折叠以便于携带或收纳,且当输入装置展开后可同步唤醒电子装置的主机,有助于提高用户操作上的便利性。
本发明提出一种输入装置,适用于电子装置。输入装置包括第一输入模块以及第二输入模块。第一输入模块包括第一本体、第一感应单元以及第一磁性件。第一本体具有第一侧面。第一感应单元设置于第一侧面。第一磁性件设置于第一侧面。第二输入模块包括第二本体、第二感应单元以及第二磁性件。第二本体具有第二侧面,且可转动地连接第一本体,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能够转动至展开状态,使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相抵接。第二感应单元设置于第二侧面,对应第一感应单元设置,在展开状态下,第一感应单元与第二感应单元彼此电性导通而使输入装置产生电信号,以唤醒电子装置的操作系统。第二磁性件设置于第二侧面,对应第一磁性件设置,在展开状态下,第一磁性件与第二磁性件相互吸引以固定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
本发明另提出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主机与输入装置。输入装置包括第一输入模块以及第二输入模块。第一输入模块包括第一本体、第一感应单元以及第一磁性件。第一本体具有第一侧面。第一感应单元设置于第一侧面。第一磁性件设置于第一侧面。第二输入模块包括第二本体、第二感应单元以及第二磁性件。第二本体具有第二侧面,且可转动地连接第一本体,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能够转动至展开状态,使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相抵接。第二感应单元设置于第二侧面,对应第一感应单元设置,在展开状态下,第一感应单元与第二感应单元彼此电性导通而使输入装置产生电信号,以唤醒电子装置的操作系统。第二磁性件设置于第二侧面,对应第一磁性件设置,在展开状态下,第一磁性件与第二磁性件相互吸引以固定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感应单元与第二感应单元各分别包括并列设置的电源连接端子、信号端子以及接地端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名硕电脑(苏州)有限公司;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名硕电脑(苏州)有限公司;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2620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