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寄生单元的单极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24820.6 | 申请日: | 2014-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3269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15 |
发明(设计)人: | 王冬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盈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6 | 分类号: | H01Q1/36;H01Q5/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睿智专利事务所44209 | 代理人: | 王用强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区前***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寄生 单元 单极 天线 | ||
1.一种带寄生单元的单极天线,包括采用金属材料制成的天线主体(20)和承载该天线主体(20)的塑胶支架(10);其特征在于:
所述天线主体(20)包括采用金属材料制成的第一天线主体(21)和采用金属材料制成的第二天线主体(22);所述第一天线主体(21)呈倒L型,包括第一主体横向辐射部(211)和与该第一主体横向辐射部(211)联接的第一竖立部(212),所述第一竖立部(212)下端设有馈电单元(2121),靠近所述第一竖立部(212)的所述第一主体横向辐射部(211)的第一纵向侧面(2011)上向外设有尖角突出部,该尖角突出部为所述第一主体横向辐射部(211)的第一横向辐射单元(2119),该第一横向辐射单元(2119)两侧面形成的角度(A)为锐角;所述第二天线主体(22)包括第二主体横向辐射部(221)和与该第二主体横向辐射部(221)联接的第二竖立部(222),所述第二主体横向辐射部(221)与第二竖立部(222)构成倒L型,所述第二竖立部(222)下端设有接地单元(2221),所述第二天线主体(22)的第二主体横向辐射部(221)对应地设有与所述第一天线主体(21)之第一主体横向辐射部(211)的第一横向辐射单元(2119)相适配的第一缺口(2219),该第一缺口(2219)两侧面形成的角度(B)也为锐角;
所述塑胶支架(10)包括承载所述第一天线主体(21)之第一主体横向辐射部(211)和第二天线主体(22)之第二主体横向辐射部(221)的支架横向部(11);
所述第一天线主体(21)之第一主体横向辐射部(211)和第二天线主体(22)之第二主体横向辐射部(221)相互靠近但不接触地分别固定在所述塑胶支架(10)的支架横向部(11)上,所述第一天线主体(21)和第二天线主体(22)之间有间隙,该间隙包括所述第一天线主体(21)的第一主体横向辐射部(211)与第二天线主体(22)的第二主体横向辐射部(221)之间的第一间隙(30),该第一间隙(30)不大于1毫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寄生单元的单极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塑胶支架(10)的支架横向部(11)上设有多个凸柱(111);对应地,所述第一天线主体(21)之第一主体横向辐射部(211)和第二天线主体(22)之第二主体横向辐射部(221)上分别设有多个第一通孔(2111)和多个第二通孔(2211);各第一通孔(2111)和各第二通孔(2211)对应地套在各凸柱(111)上后将各凸柱(111)热熔从而使所述第一天线主体(21)之第一主体横向辐射部(211)和第二天线主体(22)之第二主体横向辐射部(221)分别固定在所述塑胶支架(10)的支架横向部(1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寄生单元的单极天线,其特征在于:
各凸柱(111)热熔后的高度(H)不超过0.35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寄生单元的单极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塑胶支架(10)还包括与所述支架横向部(11)联接的支架竖立部(12),所述支架横向部(11)与支架竖立部(12)构成倒L型;所述第一天线主体(21)之第一主体横向辐射部(211)和第二天线主体(22)之第二主体横向辐射部(221)分别固定在所述塑胶支架(10)的支架横向部(11)上后,所述第一天线主体(21)之第一竖立部(212)和第二天线主体(22)之第二竖立部(222)分别与所述塑胶支架(10)的支架竖立部(12)靠近或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寄生单元的单极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塑胶支架(10)的支架竖立部(12)下端设有将所述第一天线主体(21)之第一竖立部(212)下端的馈电单元(2121)与所述第二天线主体(22)之第二竖立部(222)下端的接地单元(2221)分隔开的隔离板(1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盈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盈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2482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曲面贴合设备
- 下一篇:真空贴合机上腔定位装夹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