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培育水稻多蘖壮秧的浸种剂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322695.5 申请日: 2014-07-08
公开(公告)号: CN104068027A 公开(公告)日: 2014-10-01
发明(设计)人: 陶龙兴;符冠富;陈婷婷;杨永杰;张彩霞;杨雪芹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水稻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N43/653 分类号: A01N43/653;A01N59/00;A01P21/00;A01P3/00;A01N37/42;A01N43/22
代理公司: 北京方韬法业专利代理事务所 11303 代理人: 马丽莲
地址: 311400 浙***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培育 水稻 多蘖壮秧 浸种 及其 使用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植物生长调理剂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培育水稻多蘖壮秧的浸种剂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培育水稻多蘖壮秧,促进栽后早发是水稻高产的基础,在我国主要稻作区,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双季稻作区,连作晚稻因茬口限制,早稻育秧时温度偏低,容易造成低温冷害;而晚稻秧苗秧龄偏长,育秧又值盛夏,秧苗生长迅速,移栽时秧体过大,栽后败苗、迟发,延误季节,影响产量。两段育秧可以缓解上述矛盾,但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力增值,农事辛劳,农民应用两段育秧技术的积极性逐渐下降。培育水稻多蘖壮秧的药剂及其应用技术正好解决这一长期困扰我国水稻生产的一大难题。

随着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后,南方稻区稻作劳动投入渐少,轻型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已成为我国稻作栽培技术的前沿课题。育秧移栽技术的改革成为稻作革新的重点,其中机插秧与抛秧对秧苗素质要求甚高,传统育秧技术很难满足新的要求。

另外,早稻育秧期低温需尼龙覆盖,单晚或连晚育秧则遇气温高,常引发恶苗病与徒长。恶苗病秧苗移栽到大田后秧苗徒长、瘦弱,直至死亡,引起减产。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培育水稻多蘖壮秧的浸种剂及其使用方法成了本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培育水稻多蘖壮秧的浸种剂及其使用方法,以简便省力的方法,培养健康的水稻多蘖矮壮秧苗,移栽时机伤率低,秧苗返青快,发根和分蘖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培育水稻多蘖壮秧的浸种剂,包括烯效唑、芸苔素内酯和S-诱抗素,按重量配比计算,烯效唑:芸苔素内酯:S-诱抗素为30-100:0.025-0.10:0.1-0.5。

进一步地,还包括ClO2,按重量配比计算,所述烯效唑:芸苔素内酯:ClO2:S-诱抗素为30-100:0.025-0.10:100-200:0.1-0.5。

进一步地,按重量配比计算,所述烯效唑:芸苔素内酯:ClO2:S-诱抗素为50:0.05:100:0.2。

上述培育水稻多蘖壮秧的浸种剂的使用方法为:所述浸种剂采用水溶液,其中,烯效唑为30mg/L-100mg/L,芸苔素内酯为0.025mg/L-0.10mg/L,S-诱抗素为0.1mg/L-0.5mg/L,所述水稻种子与浸种剂水溶液的重量配比为1:1~2。

进一步地,所述水稻种子与浸种剂水溶液的重量配比为1:1.5。

进一步地,所述水溶液还包括ClO2100-200mg/L。

进一步地,浸种时间为24-48小时,期间搅拌2-3次,浸种结束后用清水冲洗种子1-3次后正常催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浸种剂,具有抗逆境与调节生长两种功能,用于水稻种子浸种,可使水稻种子发芽健壮健康,调控芽后秧苗生长,促进早生分蘖。成苗时秧苗矮壮多蘖,根系发达。秧苗移栽后返青快、发根和分蘖早。适合于我国稻作区培育水稻壮秧,包括用于机械化插秧的盘式秧苗及传统的大田苗床秧苗或场地式旱育秧。

2、上述浸种剂的合理使用方法可以培育水稻多蘖壮秧,增加水稻秧苗抵抗生物及非生物逆境的能力,经实验证实,移栽时每株增加分蘖数0.5-1.1个,收获时增产幅度5%-9%。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旨在推动水稻育秧技术的发展,以药剂浸种技术为切入点,以苗床育秧或盘式育秧为平台,从培育壮秧着手,提高秧苗素质。

本发明采用的浸种剂是植物生长调理物质,主要成分是植物生长调节剂烯效唑与天然芸苔素内酯、防除水稻恶苗病杀菌剂ClO2,及植物生长活性物质S-诱抗素。

上述浸种剂主要用于水稻种子浸种,使用时,浸种剂采用水溶液,为上述四个组分的混合液,其中烯效唑的浓度范围30mg/L-100mg/L,天然芸苔素内酯浓度范围0.025mg/L-0.10mg/L,ClO2浓度范围100-200mg/L,S-诱抗素的浓度范围0.1mg/L-0.5mg/L。

实施例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稻研究所,未经中国水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226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