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转式压缩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18595.5 | 申请日: | 2014-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103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发明(设计)人: | 吉国强;小津政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C29/12 | 分类号: | F04C2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贾玉姣 |
地址: | 528333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压缩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旋转式压缩机。
背景技术
虽然搭载旋转压缩机的系统在全世界不断普及,通过结构的改善和部分材料的改变,旋转压缩机的工作效率也较发明初期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作为旋转压缩机的重要结构部件,多年来都在使用舌型排气阀。
配备有舌型排气阀的以往旋转压缩机的轴承,由于阀收纳槽的面积较大,其底面也薄,导致轴承刚性降低,这就使得旋转压缩机工作时,轴承容易变形,不仅带来效率损失,可靠性也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减小排出气体所造成的过压缩损失,提高了压缩机的能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包括:气缸组件,所述气缸组件包括气缸,所述气缸具有压缩腔;主轴承和副轴承,所述主轴承和所述副轴承分别设在所述气缸组件的上方和下方,所述主轴承和/或所述副轴承上设有与所述压缩腔连通的第一排气孔,第一排气孔包括第一中心孔和至少一个第一气体通道腔,所述第一气体通道腔设在所述第一中心孔的周壁外侧且与所述第一中心孔连通,所述第一中心孔邻近所述压缩腔的一端构造出所述第一排气孔的入口端,所述第一中心孔和所述第一气体通道腔的远离所述压缩腔的一端构造出所述第一排气孔的出口端;第一排气装置,所述第一排气装置包括第一排气阀片和止动件,所述第一排气阀片包括形状与所述第一中心孔的内壁相适配的第一主体部和至少一个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主体部设在所述入口端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入口端,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一气体通道腔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凸起部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外周壁延伸至相应的所述第一气体通道腔内,所述止动件设在所述第一中心孔内且位于所述第一排气阀片的邻近所述出口端的一侧以限制所述第一排气阀片的竖向位移,所述止动件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排气孔连通的通孔。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由于第一排气装置包括第一排气阀片和止动件,第一排气孔的入口端的面积小于第一排气孔的出口端的面积,不仅可以减小排出气体所造成的过压缩损失,不会造成气体泄漏,提高了压缩机的能效,同时第一排气装置的结构简单、制造简单,产业利用价值大。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缸组件包括在上下方向上设置的两个气缸,所述两个气缸之间设有中隔板,每个所述气缸具有所述压缩腔。
进一步地,旋转式压缩机还包括竖向通道,所述竖向通道贯穿所述主轴承、所述副轴承、所述两个气缸和所述中隔板,所述中隔板内设有与所述竖向通道连通的流通通道,所述中隔板上设有与所述流通通道连通的第二排气孔,所述第二排气孔与至少一个所述压缩腔连通,所述第二排气孔上设有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排气孔的第二排气装置。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排气孔贯穿所述中隔板以与两个所述压缩腔连通,所述第二排气装置包括第二排气阀片和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二排气孔的两端开口处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排气阀片,所述第一弹性件设在所述第二排气孔内且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相应的第二排气阀片相连以常推动所述第二排气阀片关闭相应的所述开口。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排气孔为从所述中隔板的上表面或下表面朝向所述流通通道凹入的凹槽,所述第二排气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排气阀片和第一弹性件,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排气阀片设在所述第二排气孔的开口处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开口,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止抵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排气阀片中与所述开口处距离最远的第二排气阀片和所述流通通道的内壁上以常推动所述第二排气阀片关闭所述开口。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排气孔包括第二中心孔和至少一个第二气体通道腔,所述第二气体通道腔设在所述第二中心孔的周壁外侧且与所述第二中心孔连通,所述第二中心孔邻近所述压缩腔的一端构造出所述第二排气孔的所述开口;所述第二排气阀片包括形状与所述第二中心孔的内壁相适配的第二主体部和至少一个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主体部设在所述开口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开口,所述第二凸起部与所述第二气体通道腔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凸起部从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外周壁延伸至相应的所述第二气体通道腔内。
优选地,所述第二排气阀片的第二主体部的外周壁与相应的所述第二中心孔的内壁之间的最小间隙为10μm。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外周壁上的两点之间的最大距离d1与所述第二排气阀片的升程h1之间满足如下关系式:h1=(5%~50%)·d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185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