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方姬松茸多糖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318115.5 | 申请日: | 2014-07-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691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1 |
| 发明(设计)人: | 马吉飞;郜鹏云;马彦娜;范惠章;秦文安;葛秀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农学院 |
| 主分类号: | A61K36/539 | 分类号: | A61K36/539;A61P37/04;A61P3/00;A61K31/715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杰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2207 | 代理人: | 朱红星 |
| 地址: | 300384***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复方 姬松茸 多糖 口服液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提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复方姬松茸多糖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肉、蛋、奶的需求量不断上升,我国的畜牧养殖业也在紧随发展扩大。但是,很多问题也随之而来。首先,畜禽疾病种类增多,混合感染增多,微生物的突变株不断增多,对畜禽的危害日益严重。其次,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畜禽中耐药菌株不断出现,并且有药物残留,对人的身体健康有严重危害。再次,病毒毒力增强和病原抗原表型不断发生变化,造成了畜禽免疫接种失败,无法起到免疫保护作用我国基层兽医工作者专业知识缺乏,畜禽防疫技术和设备相对落后。这些因素导致我国畜牧养殖业发展缓慢。
我国畜禽疾病防治原则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目前,我国疫苗研究成果丰富,很多养殖场长发疾病已经有了特异性疫苗,从而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疾病的发生。对于畜禽疾病的治疗,我国养殖场使用的药物西药居多,其中尤以抗生素使用做广泛。抗生素对畜禽细菌性疾病治疗有显著作用,并且能改善肠道菌群,增加肠道吸收面积,降低某些营养成分的需求量等。但是,抗生素带来的副作用却不容忽视。由于抗生素的长期和大量使用,造成机体微环境发生变化。细菌为适应新环境,自身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这种耐药菌可能会向人传播,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抗生素在动物机体内的一部分代谢物会储存在组织或细胞内,动物加工成食物被人食用后,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主要表现在:对人体产生毒性作用;使人体发生过敏反应;造成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动物机体过度使用抗生素,会造成机体肠道菌群紊乱,导致肠道疾病,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制约动物的健康生长。
中草药是我国传统中医理论与实践的产物,具有显著的治病效果。现代大量研究表明,中草药不仅能调节机体生理生化功能,促进机体生长发育,而且具有不容易产生耐药性、无药物残留、无毒性、抗病毒、抑菌消炎、抗氧化、抗过敏、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其主要有效作用成分有多糖类、生物碱类、黄酮类、皂苷类、有机酸类等,这些成分能够增强体质和机体抗病能力,降低饲料配给。中草药在畜禽养殖中应用与抗生素相比,有很大优势。抗生素和化学合成的抗病原微生物药物都有使微生物产生耐药性的弊端。而中草药是通过扶正祛邪,恢复机体阴阳平衡。中草药通过破坏病原微生物细胞壁或细胞膜系统、抑制功能蛋白的合成、阻碍遗传物质合成等杀灭病原微生物。以组方配伍原则和配伍禁忌为指导,利用中药间相使、相恶、相杀等相互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中草药是经过人类筛选的天然有机物质,保持了其自身结构、自然状态和生物活性。在用于治疗疾病之前,会采用各种炮制方法,去除对机体的有害因子,保持药效性,在临床应用上减少或避免了毒副作用,不会在畜禽机体内形成有害残留,达到扶正祛邪,健康食用的功能。
发明内容
一种复方姬松茸多糖口服液,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份数的中药材组成:
姬松茸 1-20 黄芪 1-50
黄芩 2-20 香菇 1-50
板蓝根 5-30 金银花 2-25
甘草 1-40
本发明一个优选的中药材组成:
姬松茸 1-15 黄芪 1-45
黄芩 2-18 香菇 1-38
板蓝根 5-30 金银花 2-20
甘草 1-35
本发明另一个优选的中药材组成:
姬松茸 5-15 黄芪 15-45
黄芩 5-18 香菇 10-38
板蓝根 10-30 金银花 10-20
甘草 10-35
本发明更进一步公开了复方姬松茸多糖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的步骤进行:
(1)姬松茸多糖的提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农学院,未经天津农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181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