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污泥处理的燃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17581.1 | 申请日: | 2014-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32351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30 |
发明(设计)人: | 容文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容文钰 |
主分类号: | F23G7/00 | 分类号: | F23G7/00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铭洋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6 | 代理人: | 邹常友 |
地址: | 519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污泥 处理 燃烧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的燃烧系统。
【背景技术】
污泥处理项目是符合国家资源循环的经济发展方向、符合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技术要求。《国家“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的重要任务是发展循环经济。”而本项目通过对污泥进行稳定化、减理化、无害化处理后作为资源加以综合利用,完全与国家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相吻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本项目将污泥的无害化处理与生产制造过程二合为一,综合多行业成熟工艺,成功研发出一套适用于污泥处置的工艺,达到将污泥稳定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并综合利用的效果,这在国内外污泥处置方式中属首创。
对于污泥无论采取填埋、碳化、填海、干化等何种污泥处置方式,都存在着二次污染、耗费能源、占用空间的问题。资源化是污泥处置的最佳方式,通过规范的监控,除可有效杜绝二次污染,更可避免处理污泥直接造成资源消耗和高昂经济支出的双重代价。因此本项目的实施营运本身就是循环经济节能项目,同时产出的衍生产品,作为一种新生的低碳经济产品,其发展及市场需求非常巨大。
据市场调查和专利检索,目前,没有发现采用燃烧系统作为污泥使用;但经检索发现用于污泥处理的专利如中国专利申请(CN02254415.1),公开了一种滚筒式污泥烘干机,其至少包括:基座、滚筒装置、驱动装置、出料装置及热风输入装置,其特征是:基座,其具有一平台结构可供滚筒装置呈可转动状卧设滚动的结构型机台;滚筒装置,为一设于基座上盛装翻动污泥并供热气进入烘干的双开口筒体,于筒体内壁周围设有竖板,选定各竖板同侧分别设有横向延伸的隔板,并于隔板前端设有向内的弯折片,以构成筒体内部周围具有热气通道的滚筒装置结构,并呈可转动状卧设于基座上;驱动装置,其采用马达所构成,并令马达设置于基座处,入料装置,为将污泥输送入烘干机中进行烘干的输送装置,乃设置于滚筒装置的一端;出料装置,为控制污泥输出的装置,并设置于滚筒装置的另一端;热风输入装置,为设置于滚筒装置其侧端的热气通道口处,藉基座、滚筒装置、驱动装置、入料装置、出料装置及热风输入装置,以组成滚筒式污泥烘干机。
但,结构复杂,安装不便,成本高,烘干效率低。
针对此情况,我们研制出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的燃烧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的燃烧系统,适用于污泥的燃烧无毒化处理,处理效率高且又能有效利用,它结构牢固、制造使用成本低的特点。因此,它是一种具有技术性和经济性均具优越性能的产品。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的燃烧系统,包含:
一燃烧炉;其包括炉体;炉体内设有分隔部,所述分隔部将炉体内空间划分形成相通的燃烧腔和集灰腔;
位于所述燃烧腔的下部设有布风板,连接于所述布风板的风箱,联通于所述燃烧腔的出渣单元;
位于所述燃烧腔的左侧的炉壁上设有炉门;
位于所述炉门上方设有燃料管,所述燃料管与所述燃烧室相通;
所述集灰腔下方连接有集灰斗;
一回转式烘干筒;转动连接于所述炉体的右侧,从所述主体上方延伸到所述回转式烘干筒内相通的下料管;
所述回转式烘干筒呈圆柱形,其中心线向下偏斜;
所述分隔部的高度与所述炉体空间高度比例为1:1.2至2之间,以形成供热气导流的通道。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分隔部的位于所述燃烧腔的一侧具有垂直面,位于垂直面上方且向右偏斜的第一倾斜面,相接于所述第一倾斜面上端的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二倾斜面的倾斜角度大于所述第一倾斜面,以形成口部大于底部空间的燃烧腔。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集灰腔呈上宽下窄的漏斗状,出口为矩形。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布风板上设有风帽,所述风帽具有向下敞开的柱形孔和侧开孔,所述侧开孔与所述柱形孔相通,所述风板上设有耐热层。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为多层结构,其中内层为耐火材料制成。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通道横截面形状呈圆拱状。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的外层设有多个透气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容文钰,未经容文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175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