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雨水调蓄池水力冲洗翻斗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13476.0 | 申请日: | 2014-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20781B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周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5/10 | 分类号: | E03F5/1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鸿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雨水 池水 冲洗 翻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给排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指是一种雨水调蓄池水力冲洗翻 斗。
背景技术
为解决城市雨水排放不及引起的污水倒灌,雨水调蓄池的应用也越来越广 泛。降雨时,作为调节雨水排放功能的雨水调蓄池存储部分雨水。然而,当降 雨结束后,将调蓄池中的雨水排出,池底自然会沉积大量固体污染物质和泥浆。 如果不及时清理,这些污染物会因发酵而产生臭味,影响环境卫生。
目前清理这些污染物和泥浆都是采用人工清理的方式,不仅耗时耗工,清 理费用也高。因此,迫切需要一种高效、节能的冲洗技术。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雨水调蓄池 中固体污染物的冲洗问题的雨水调蓄池水力冲洗翻斗。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设计的雨水调蓄池水力冲洗翻斗,包括翻斗,其 特征在于:所述翻斗侧壁上设有转轴,所述转轴通过安装座安装在雨水调蓄池 顶面;所述翻斗顶面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和翻斗的重心位于所述转轴的两侧; 以所述转轴为界,注水后,所述翻斗设有开口一侧的转矩大于另一侧的转矩; 雨水调蓄池顶面还设有空载限位装置和倾翻限位装置,所述空载限位装置和倾 翻限位装置位于转轴两侧;所述翻斗侧壁设有与上述空载限位装置配合的空载 限位块,与上述倾翻限位装置配合的倾翻限位块。
这样,空载时候由翻斗的重力和空载限位装置、空载限位块的配合使翻斗 保持水平状态,当需要对雨水调蓄池进行冲洗时,由开口向翻斗注水,达到设 计的注水量后,翻斗和翻斗内的水的合成重心偏向翻斗的开口,此时翻斗倾翻, 水从翻斗的开口倾泻而出,从而将雨水调蓄池池底的固体污染物冲走。
进一步地,倾翻限位块的中心线与所述翻斗的顶面平行或成锐角夹角;所 述空载限位块的中心线垂直所述翻斗顶面,且所述空载限位块和所述开口位于 所述转轴的两侧。这样,保证了翻斗在复位和倾覆的行程,同时达到冲洗的目 的。
进一步地,所述翻斗设有倾覆侧壁,所述倾覆侧壁平行所述转轴且位于设 有的开口一侧。这样,便于翻斗内的水流出,使得翻斗的倾覆冲洗能力更强。
进一步地,所述翻斗位于雨水调蓄池开口上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利用翻斗在其空载和满载时的重心变化,自 动倾翻和回位,无须无需额外动力,只需要往翻斗中注水的小功率水泵即可, 低碳环保;翻斗倾泻出强有力的冲击水流,冲洗池底长度可达100m;翻转倒水 过程几乎无噪声;本发明运行稳定性高,无需运行、维护费用,经济耐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向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翻斗倾覆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中:翻斗1、转轴2、安装座3、雨水调蓄池4、开口5、空载限位装置6、 倾翻限位装置7、空载限位块8、倾翻限位块9;
其中:倾覆侧壁1.1、空载限位块的中心线8.1、倾翻限位块的中心线9.1。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设计的雨水调蓄池水力冲洗翻斗,包括翻斗1, 所述翻斗1侧壁上设有转轴2,所述转轴2通过安装座3安装在雨水调蓄池4顶 面;所述翻斗1顶面设有开口5;所述开口5和翻斗1的重心位于所述转轴2的 两侧;以所述转轴2为界,所述翻斗1设有开口一侧的容积大于另一侧的容积; 雨水调蓄池4顶面还设有空载限位装置6和倾翻限位装置7,所述空载限位装置 6和倾翻限位装置7位于转轴2两侧;所述翻斗1侧壁设有与上述空载限位装置 6配合的空载限位块8,与上述倾翻限位装置7配合的倾翻限位块9。
再如图1所示,倾翻限位块的中心线9.1平行所述翻斗1的顶面;所述空载 限位块的中心线8.1垂直所述翻斗1顶面,且所述空载限位块9和所述开口5位 于所述转轴2的两侧。这样,保证了翻斗1在复位和倾覆的行程,同时达到冲 洗的目的。所述翻斗1设有倾覆侧壁1.1,所述倾覆侧壁1.1平行所述转轴2且 位于设有的开口5一侧。这样,便于翻斗1内的水流出,使得翻斗1的倾覆冲 洗能力更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134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