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浓丙烯腈废水的膜技术集成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13166.9 | 申请日: | 2014-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451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李继定;郑冬菊;秦琳;蔡卫滨;展侠;杨正金;王涛;房满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C02F1/44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贾玉健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丙烯腈 废水 膜技术 集成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丙烯腈废水处理方法,特别涉及一种高浓丙烯腈废水的膜技术集成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丙烯腈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在腈纶、丁腈橡胶、己二腈、丙烯酰胺、ABS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塑料生产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纺织品出口逐年上升,带动了国内丙烯腈的生产,从2000年至今,国内的丙烯腈产能每年都以10万吨以上的速度递增。目前,丙烯腈产能在140万吨左右,每生成1吨丙烯腈就伴有约1吨废水生成,随着国家对过程工业节水减排要求的日益严格,建设节水型和水环境友好型的化工企业,已经是丙烯腈生产企业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由于废水中含有高浓度有机物、丙烯腈低聚物、氰根等,使得丙烯腈生产废水成为高浓度、剧毒有机废水,其处理是丙烯腈生产企业的最大难题之一。
丙烯腈废水处理采用的主要方法有氧化法、生物法、吸附法等,目前我国处理该废水的主要使用焚烧和四效蒸发的方法,此法不仅成本高,而且焚烧产生CO2和NOx又带来废气污染。还有一些研究利用萃取与超临界CO2分离的方法处理含氰废水,但仍有许多问题无法解决,难以实现对丙烯腈废水的高效低成本处理。
此外,丙烯腈废水处理中应用较多的还有加压水解法+生化法、燃烧法+生化法、湿式催化氧化法+生化法等,现已不能满足污染水处理要求,并且其存在许多弊端,如带来的二次污染,设备投资大,能耗高、运行费用高等。因此,应从技术可行性和经济高效性角度出发,研究开发一种高效、实用、经济的丙烯腈废水处理方法。
膜分离技术兼有分离、浓缩、纯化、精制的功能,其过程高效、节能、易于控制,能为含氰废水提供一条崭新途径。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国外就有在制药行业成功使用膜分离技术处理含氰废水的实例,处理后的废水中氰根含量一般都小于1mg/L,完全符合排放标准。膜技术中的纳滤、反渗透由于其特殊的孔径范围和制备的特殊处理化(如复合化、荷电化),使得纳滤、反渗透具有较特殊的分离性能,可应用于各种工业废水的处理,如造纸废水处理、印染废水处理、食品废水处理、核工业废水处理、石化工业废水处理等等。但单独使用纳滤处理丙烯腈反应工艺水,容易产生严重的膜污染,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废水中的低聚物会粘附在膜表面并加速浓差极化,导致膜寿命缩短,因此,利用膜分离技术的集成,研究一种能有效降低膜污染的丙烯腈废水处理方法,对于工业生产及环境保护都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高浓丙烯腈废水的膜技术集成处理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能耗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是一种高效、经济、对环境友好的废水处理新技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浓丙烯腈废水的膜技术集成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经换热器将丙烯腈废水换热冷却至不高于45℃,进入原水箱静置备用;
步骤2):将原水箱中的废水经过高效过滤器进行预处理,高效过滤器用于捕集0.5μm以下的颗粒灰尘及悬浮物,对后续的膜分离单元起到保安过滤的作用;
步骤3):将预处理后的废水经过微滤膜或超滤膜去除废水中的悬浮颗粒、絮体和丙烯腈低聚物;
步骤4):丙烯腈废水滤液经增压泵进入纳滤系统中,选用截留分子量在200-1000高分子纳滤膜组件,对步骤3)中滤液在操作压力0.4-2MPa、操作温度为15-40℃条件下进行纳滤操作;
步骤5):将步骤4)得到的滤出液置于反渗透系统中,选用脱盐率95-99.8%的高分子反渗透膜组件,在操作压力0.3-3MPa、操作温度为15-40℃条件下进行反渗透操作。
所述的换热器为高效板面式换热器。
所述的微滤膜或超滤膜材料为聚偏氟乙烯或聚丙烯腈。
所述的高分子纳滤膜组件为卷式膜组件或平板式膜组件,高分子纳滤膜组件中纳滤膜是在聚砜超滤膜层上复合一层聚酰胺、聚醚、磺化聚砜材料中的任意一种高聚物活性分离层。
所述的高分子反渗透膜组件为卷式膜组件或平板式膜组件,高分子反渗透膜组件中反渗透膜是在聚砜超滤膜层上复合一层聚酰胺、聚醚、磺化聚砜材料中的任意一种高聚物活性分离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131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含氨废水分解回收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渗透性反应墙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