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鳜鱼生态养殖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309039.1 申请日: 2014-06-30
公开(公告)号: CN104094879A 公开(公告)日: 2014-10-15
发明(设计)人: 王亚伦 申请(专利权)人: 广西大学
主分类号: A01K61/00 分类号: A01K61/00
代理公司: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代理人: 吴彦峰
地址: 530004 广西*** 国省代码: 广西;4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鳜鱼 生态 养殖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尤其是一种鳜鱼生态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鳜鱼,属于分类学中的脂科鱼类。每斤鳜鱼的售价几乎是鲤鱼的两倍。鳜鱼身体侧扁,背部隆起,身体较厚;尖头,是黑龙江中最美丽的一种鱼。鳜鱼肉质丰厚坚实,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肉刺少,可补五脏、益脾胃、充气胃、疗虚损,适用于气血虚弱体质,可治虚劳体弱、肠风下血等症。

鳜鱼是世界上一种名贵淡水鱼类。身长扁圆,尖头,大嘴,大眼,体青果绿色带金属光泽,体侧有不规则的花黑斑点,小细鳞,尾鳍截形,背鳍前半部为硬棘且有毒素,后半部为软条。鳜鱼肉质细嫩丰满,肥厚鲜美,内部无胆,少刺而著称,故为鱼种之上品。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将鳜鱼(鳌花鱼)誉为“水豚”,意指其味鲜美如河豚。另有人将其比成天上的龙肉,说明鳜鱼的风味的确不凡。

由于鳜鱼无论在口感上,还是在食用价值都受大众的欢迎,为满足市场的需求,急需一种新的方法能够使得鳜鱼能够高产量的生产,满足市场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鳜鱼生态养殖方法,该方法采用的原料均为天然原料,无毒无害,同时产量也得到了提高,可以实现产业化生产。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鳜鱼生态养殖方法,包括步骤:池塘准备、池塘消毒、饵料鱼培育、鳜鱼种放养、饲养管理和捕捞;

所述池塘准备为每个池塘面积为3~5亩,水深1.5~2.5米,底质为砂壤土,配备增氧机和水泵;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排灌方便,无污染源。

所述池塘消毒为鱼种放养前20天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用量为100千克/亩,方法是石灰化浆后趁热全池泼洒,次日用铁耙翻动底泥,让石灰浆与底泥充分混合;

这样不仅能杀灭敌害生物和各种病原体,增加水中钙离子含量,而且还能使底泥里休眠的浮游生物卵露出泥面得以萌发,加快浮游生物的繁殖速度,有利于鳜鱼的生长。

鳜鱼是典型的肉食性凶猛鱼类,一生以活鱼虾为食,因此,池塘主养商品鳜鱼的关键是提供适口、鲜活、量足的饵料鱼,以充分满足鳜鱼生长对营养的需求。

所述饵料鱼培育为清塘消毒后,饵料鱼放养前7~10天,每亩投施发酵好的畜禽粪肥300千克,在鳜鱼种放养前10~15天先分批放养饵料鱼,可选择鳊、鲢、鳙和鲮鱼苗,放养总量为20万~30万尾/亩。

所述鳜鱼种放养为鱼种放养前用3%~5%食盐溶液浸洗10分钟,鳜鱼规格为3~5厘米的放养密度为900~1000尾/亩,规格6~8厘米的放养密度为700~800尾/亩。

鳜鱼种的质量要求是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活力好,放养时间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

优选的,所述饲养管理包括步骤:饵料鱼投喂、水质调控和病害预防;

所述饵料鱼投喂为当养殖池塘内饵料鱼不足时进行补充,饵料鱼的规格为鳜鱼体长的1/3~1/2,养殖前期每4~5天投喂1次,7~9月份每2~3天投喂1次,10月份以后每7~10天投喂1次,日投喂量为池中鳜鱼总重量的5%~10%;

池中饵料鱼的多少可以通过观察鳜鱼捕食的情况确定:若鳜鱼在池水底层追食饵料鱼,池水表面只有零星的小水花,发出的水声也小,且间隔时间较长,则说明池中饵料鱼数量充足;若鳜鱼追食饵料鱼至池水上层,水花大,发出的声音也大,且持续时间较长,则说明池中饵料鱼数量不足,应适量补充;若鳜鱼成群在池边追食饵料鱼,则说明池中饵料鱼已基本被吃完,应及时足量投喂饵料鱼。饵料鱼在投喂前必须经过严格消毒处理。

所述水质调控为高温季节6~9月份,每5~7天加水1次,每次加水20厘米深;每20天亩用生石灰10千克,化浆后趁热全池泼洒,调节水体pH值;在21~22时开机增氧至次日早上8时,不良天气时中午增加开机2小时;

所述病害预防为包括步骤:一是水体消毒,每20天用生石灰或含氯30%的漂白粉对水体消毒1次,以预防鱼病的发生;二是饵料鱼消毒,饵料鱼投喂前用3%~5%食盐溶液浸洗消毒,防止将病原菌带入池内;三是水体杀虫,每月用硫酸铜等对水体进行1次杀虫处理;四是配制药饵。定期在饲料中添加光合细菌、免疫多糖和复合维生素,制成药饵投喂,以增强鳜鱼体质,提高抗病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由于鳜鱼只捕食活鱼,药饵需先让饵料鱼吃进。药饵投喂前应在鳜鱼养殖池塘中放入充足的饵料鱼,药饵投喂量为饵料鱼体重的5%~6%,以保证饵料鱼摄入足量的药饵。

优选的,在池塘准备中还可以在池塘四周开挖宽50厘米、深30~40厘米的浅沟,以便于捕捞鳜鱼。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大学,未经广西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090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