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的领域知识表达和知识服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08904.0 | 申请日: | 2014-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393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葛水英;于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G06F17/30 | 分类号: | G06F17/3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张晓霞 |
地址: | 10019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领域 知识 表达 服务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人工智能领域,涉及到知识表示,自然语言处理,语义信息处理等应用技术,利用针对知识表示,知识推理和领域知识服务,提出一种新的领域知识表达和知识服务方法。
背景技术
知识表示是用计算机能够接受并进行处理的符号和方式来描述人类的知识并将知识形式化的过程。知识表示一直是人工智能研究的热点和核心,研究包括知识表达形式以及各类不同知识的表示方法、度量计算等。
一种好的知识表示方法首先要符合人脑的知识存储结构,其次要具有良好的表示形式和完备的结构,此外在应用中要体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和扩展性。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已经提出了多种知识表示方法。传统的知识表示方法主要包括逻辑,产生式,语义网络,框架等。但这些表示方式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中都有自身的局限性:
逻辑表示法的表达能力有限,特别是对具有归纳结构和多层次的知识。
产生式表示法具有良好的推理模拟能力,但由其组成的知识体系的完备性难以得到保证,此外其在应用过程中的灵活性较差,而且无法对世界进行本体化的描述。
语义网络是知识的一种图解表示,由节点和弧线组成。但由于用有限的节点和弧不可能代表万事万物及其相互之间的所有联系,因此其表达能力有限(与一阶逻辑表达能力相同。此外,语义网络结构本身没有语义的约定。
框架是一种结构化表示法,由节点-槽-槽值组成。但框架中的节点,槽都是基于符号的表达,其本身并没有一定的语义。此外,由于没有固定的推理机制,使其可操作性较差。
在领域榕树知识体系构建方面,由于在知识表示,组织结构,分类准则上的差异,使得不同领域的知识体系之间无法达到知识共享和相互服务的目的,造成信息和知识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针对已有知识表示方法在表达和推理中的以及在知识组织和共享中的问题,为了有效地反映人脑的思维过程以及解决问题过程中知识的运用过程,提高知识在不同领域的共享性,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的领域知识表达和知识服务方法-知识榕树网表达体系及服务框架,以提高知识表达、知识推理的能力,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开放式的领域体系和知识服务平台,为领域提供知识组织、知识共享、数据和信息检索的服务。
为达成所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该方法主要包括:知识榕树网表达体系构建,知识榕树网的知识推理和服务框架构建,领域榕树知识体系构建,以及为领域提供数据、信息和知识的管理、推理和检索服务四个流程。
本发明的有益结果:本发明的提出的领域知识表达和知识服务方法-知识榕树网表达体系及服务框架,首先不仅能够表达陈述性知识以及过程性知识,还能实现由语义符号推理智能与计算智能相融合的知识服务方式;此外,采用在领用知识和通用知识分离的方式构建领域榕树知识体系,便于不同领域榕树知识体系共享知识;最后能够实现不同粒度的知识推理,且能够根据检索信息,自动调整知识推理粒度和检索层次,以提供较准确、较全面的检索结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知识榕树网表达体系及服务框架图;
图2是本发明知识榕树网知识表达体系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知识榕树网推理体系图;
图4是本发明领域榕树知识体系构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系统地对本发明如何构建知识榕树网表达体系,构建知识榕树网的知识推理和服务框架,搭建领域榕树知识体系以及利用识榕树网的知识推理和服务框架进行信息检索。
本发明知识榕树网表达体系及服务框架图如图1所示。该发明在构建知识榕树网知识表达体系基础上,通过设计基于知识榕树网的知识推理和服务框架,构建领域榕树知识体系,并为领域提供数据、信息和知识的管理、推理和检索服务。
下面对每一流程的功能和设计进行详细阐述。
步骤S1:构建知识榕树网知识表达体系;
步骤S11:知识榕树及知识榕树节点的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089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