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太阳能热水器联箱内胆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305808.0 | 申请日: | 2014-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079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刘正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正彬 |
主分类号: | B21D26/037 | 分类号: | B21D26/037;B21D26/045;F24J2/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热水器 内胆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太阳能光热领域,具体的是涉及一种太阳能热水器联箱内胆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太阳能热水器是吸收太阳光的热量并将传热介质加热的装置。其结构通常包括联箱,以及与联箱连通的多个集热管,集热管的作用在于吸收太阳光热量,联箱主要用于存储传热介质,联箱内部为金属制成的联箱内胆,外部为包裹的保温层。
传统生产工艺中,联箱内胆的生产方式是在金属板上冲出多个圆孔,然后将金属板弯折,两块弯折后的金属板焊接在一起形成方柱形,再加上两端的端板,就形成一个侧面带孔的联箱内胆。联箱内胆包裹上保温层,并且让其侧面的圆孔与集热管插接连通,即形成太阳能热水器的基本部件。
这种实施方式中,集热管通过插接的方式与联箱侧面的圆孔连通,并且在插接处安装密封件来保障传热介质不会泄漏,如果联箱中的介质具有一定压力,则联箱内胆的侧壁会发生鼓胀,这直接引起其侧面的圆孔变形,进而影响密封效果使内部传热介质泄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太阳能热水器联箱内胆制造方法,可以在直通金属管侧面挤压形成支管部,所述支管部与集热管连通后,即使联箱内部承压,支管部连接处也不会出现上述的变形泄漏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太阳能热水器联箱内胆制造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
A、将直通金属管放入模具中,所述模具内部包括与金属直通管尺寸适配的原管腔,原管腔侧面连接有至少一个支管腔,所述直通金属管置于原管腔中,所述支管腔上设置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与模具外部连通;
B、机械设备带动第一挤压头和第二挤压头分别抵靠住直通金属管的两端,所述第二挤压头与高压注入机构连接,第二挤压头内部设置有注入孔,启动高压注入机构,将挤压液体从注入孔注入直通金属管内,排出直通金属管内的空气;
C、闭合模具,第一挤压头和第二挤压头分别压紧直通金属管的两端,保障直通金属管内部为密闭状态,加大高压注入机构的注入压力,在内部高压液体作用下,直通金属管侧面发生变形,被压入支管腔中,且与支管腔内壁贴紧;
D、停止高压注入机构,打开模具,退出第一挤压头和第二挤压头,取出压好的管件,直通金属管侧面被挤出的部分为支管部,将支管部端部的封闭端切除。
进一步的,所述挤压液体为液压油或乳化液。
进一步的,所述支管腔侧壁设置有密封圈腔。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圈腔为与密封圈外形适配的凹陷结构。
进一步的,还包括后续步骤E:在所述直通金属管两端分别焊接端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发明的太阳能热水器联箱内胆制造方法,将金属直通管置于模具中,再通过高压注入机构向直通管内部注入挤压液体,使金属管侧面膨胀变形形成支管部,进而制作成联箱内胆。这种方法制作成的联箱内胆其支管部为一体成型,不需要焊接作业,结构强度和生产效率都更高,且集热管与支管部连接后,即使联箱内承受一定压力,在支管部位置也不会发生变形引起泄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太阳能热水器联箱内胆制造方法所用模具的一种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太阳能热水器联箱内胆制造方法的一种实施例,在挤压工序时的示意图;
图中部件附图标记为:1-模具、12-支管腔、13-排气孔、14-密封圈腔、15-原管腔、21-第一挤压头、22-第二挤压头、23-注入孔、24-高压注入机构、4-直通金属管、41-支管部、42-封闭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
太阳能热水器联箱内胆制造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
A、将直通金属管4放入模具1中,所述模具1内部包括与金属直通管4尺寸适配的原管腔15,原管腔15侧面连接有至少一个支管腔12,所述直通金属管4置于原管腔15中,所述支管腔12上设置有排气孔13,所述排气孔13与模具1外部连通;
B、机械设备带动第一挤压头21和第二挤压头22分别抵靠住直通金属管4的左右两端,所述第二挤压头22与高压注入机构24连接,第二挤压头22内部设置有注入孔23,启动高压注入机构24,将挤压液体从注入孔23注入直通金属管4内,排出直通金属管4内的空气;
C、闭合模具1,压紧第一挤压头21和第二挤压头22,保障直通金属管4内部为密闭状态,加大高压注入机构24的注入压力,在内部高压液体作用下,直通金属管4侧面发生变形并被压入支管腔12中,且与支管腔12内壁贴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正彬,未经刘正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058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