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叉臂式车门玻璃升降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03707.X | 申请日: | 2014-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330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杨建辉;李书林;刘金娟;徐利;陈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F15/16 | 分类号: | E05F15/16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徐先禄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叉臂式 车门 玻璃 升降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部件,特别是涉及一种叉臂式车门玻璃升降器。
背景技术
玻璃升降器是车门系统中最大的运动附件,也是车门系统中最受用户关注的车门附件,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车门系统设计的成败,因此备受关注。目前叉臂式玻璃升降器的降到下止点时,通常通过叉臂式玻璃升降器的齿板齿形对电机进行限位,从而对玻璃下止点进行限位,此种限位方式噪音较大,会引起车内乘员的听觉上的不舒适感,而且会引起齿板及电机的磨损,降低玻璃升降器的寿命。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有关技术人员作了很多努力。如CN 203347416 U公开的“一种玻璃升降器、汽车驾驶室及汽车”,其中玻璃升降器,包括电机、底板、主动臂、从动臂、固定滑槽、活动滑槽及与所述活动滑槽相对固定的玻璃安装夹;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主动臂转动;所述从动臂一端滑动设置在所述活动滑槽中,另一端滑动设置在所述固定滑槽中;所述主动臂设置有第一铰接点和第二铰接点,并通过所述第一铰接点与底板铰接,通过所述第二铰接点与从动臂铰接,其远离所述电机的端部滑动设置在所述活动滑槽中;所述玻璃升降器还设置有限位部件,所述限位部件用于限制所述主动臂和/或从动臂的活动范围。所述限位部件可设置在固定滑槽或活动滑槽上,在升降玻璃的过程中,当玻璃上升或下降至(或即将上升或下降至)极限位置时,从动臂和/或主动臂受到限位部件的限制,无法继续运动,进而对玻璃升降器起到制动的作用。在制动时,因限位部件相距电机的距离相对更远,当制动力传递至电机的输出轴时,电机受到的制动扭矩更小,从而降低电机受到的冲击,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最终提升整个玻璃升降器的品质。毫无疑问,这是一次有益的探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叉臂式车门玻璃升降器,其能够在车门玻璃下降到下止点时,对玻璃升降器的扇形齿板进行限位,防止齿板与电机冲击产生异响,提高乘员乘坐舒适度,延长玻璃升降器的寿命。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叉臂式车门玻璃升降器,包括电机、电机安装座板、主臂、副臂、扇形齿板、长滑槽、短滑槽,其特征是:在靠近所述扇形齿板齿形的部位设有一圆弧孔;在所述电机安装座板上设有一定位孔和铆接孔;还包括一限位结构,该限位结构由齿板限位铆钉和齿板限位块组成;所述齿板限位铆钉与齿板限位块一端部上的过孔配合,所述齿板限位块的另一端部上设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穿过所述扇形齿板上圆弧孔与电机安装座板上的定位孔配合,所述齿板限位铆钉穿过所述扇形齿板上圆弧孔与电机安装座板上的铆接孔配合,将齿板限位块铆接在电机安装座板上。
所述主臂的中部与所述副臂的中部铰接;所述主臂的一端与所述扇形齿板的柄部固定连接并与电机安装座板铰接、另一端与所述长滑槽滑动配合连接;所述副臂的一端所述短滑槽滑动配合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长滑槽中滑动配合连接;所述扇形齿板的齿部与电机输出端上的传动构件啮合。工作原理为电机驱动扇形齿板带动主臂和副臂转动,从而带动长滑槽运动,进而带动车门玻璃实现升降。
所述齿板限位块的材质为聚甲醛。
本发明的特点在于:
(1)本发明的限位结构是由一颗齿板限位铆钉和齿板限位块构成,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2)本发明的限位结构是先在叉臂式玻璃升降器的电机安装座板上开两个圆形的孔,一个作为齿板限位铆钉的铆接孔,一个作为齿板限位块的定位孔,通过齿板限位铆钉将齿板限位块铆接在电机安装座板上,装配工艺简单。
(3)本发明的限位结构的齿板限位块材料是聚甲醛,耐冲击性能较好,能明显降低玻璃升降器在下止点时冲击声,延长玻璃升降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的限位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纵剖面图。
图中,1-电机,2-电机安装座板,3-扇形齿板,4-限位结构,5-主臂,6-短滑槽,7-副臂,8-长滑槽,9-齿板限位铆钉,10-齿板限位块,11-定位柱,31-圆弧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037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