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减振降噪装置和冰箱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01600.1 | 申请日: | 2014-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7577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王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4B39/00 | 分类号: | F04B39/00;F25D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04 | 代理人: | 赵百令,刘大玲 |
地址: | 21502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振降噪 装置 冰箱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减振降噪装置,还涉及一种冰箱。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家居环境的水平也越来越重视,低噪音家用电器无疑会赢得越来越多客户的青睐。为了解决噪音问题,许多降噪方法和手段不断被应用到家电产品中。
对于冰箱而言,压缩机是其主要噪音来源。压缩机工作过程中,内部活塞往复运动产生的偏心激励和冷媒的吸、排过程,会导致压缩机本体的振动噪音。同时,压缩机本体振动的能量还会传递到与其相连的高、低压接管上,造成进一步的噪音辐射,因而压缩机及管路的振动噪音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
由以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减振降噪装置,减小家用电器中因压缩机工作产生的噪音,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减振降噪装置,以减小因压缩机工作产生噪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减振降噪装置,用于电器中的压缩机,包括用以固定于压缩机顶部的壳体和缓冲液,壳体中设置有内腔,缓冲液填充于内腔中,缓冲液的体积小于内腔的容积。
优选地,在上述的减振降噪装置中,壳体包括环形的缓冲液外壳和设置在缓冲液外壳底部的固定底板,内腔为设置在缓冲液外壳中的环形腔体。
优选地,在上述的减振降噪装置中,环形腔体的横截面形状为方形。
优选地,在上述的减振降噪装置中,固定底板为四个端部与缓冲液外壳相连的十字形底板。
优选地,在上述的减振降噪装置中,十字形底板的中心设置有固定孔;
壳体通过设置在固定孔中的螺栓与压缩机固定相连。
优选地,在上述的减振降噪装置中,缓冲液的动力粘度为5Pa·S至10Pa·S。
优选地,在上述的减振降噪装置中,缓冲液为润滑油。
优选地,在上述的减振降噪装置中,壳体为硬质塑料材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减振降噪装置,用于电器中的压缩机,包括壳体和缓冲液。壳体固定设置在压缩机的顶部,其中设置有内腔。缓冲液填充于内腔中,其体积小于内腔的容积。
在压缩机运转产生振动时,缓冲液在内腔中受振动产生相对运动,将部分压缩机的振动能量转化为缓冲液的流动动能及内能,从而减小了压缩机及与压缩机相连接管的振动,实现了减小因压缩机工作产生噪音的目的。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冰箱,在该冰箱中设置有上述的减振降噪装置,有效降低了冰箱中压缩机工作产生的噪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减振降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减振降噪装置,以减小因压缩机工作产生噪音。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和图2,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减振降噪装置中包括壳体1和缓冲液2。
壳体1中设置有内腔11。
缓冲液2填充在内腔11之中,其体积小于内腔11的容积。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减振降噪装置安装在振动源的上方,即利用紧固件将壳体1固定在压缩机3的上方。在压缩机3运转,产生振动时,内腔11中的缓冲液2受振动产生运动。在此过程中,一方面,缓冲液2具有了流动动能;同时,缓冲液2内部分子之间、缓冲液2与壳体1表面之间都因相对运动而生热,将部分能量转化为装置的内能。因此,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减振降噪装置将压缩机的振动能量转化为动能和内能,从而减小了压缩机及与压缩机相连接管的振动,实现了减小因压缩机工作产生噪音的目的。
在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减振降噪装置中,壳体1既可以为单一的圆柱体、长方体或圆角长方体外形的容器,也可以为由多个子外壳构成的组合式壳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未经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016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