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中药直肠滴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297214.X | 申请日: | 2014-06-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072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 发明(设计)人: | 孙新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中医学院 |
| 主分类号: | A61K36/708 | 分类号: | A61K36/708;A61K36/74;A61K9/08;A61P13/12;A61P3/10;A61K35/02;A61K35/56 |
| 代理公司: | 河南科技通律师事务所 41123 | 代理人: | 樊羿 |
| 地址: | 450008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糖尿病肾病 中药 直肠 滴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滴剂,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中药直肠滴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的经济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变化,糖尿病发病率持续上升,我国糖尿病患者总数已逾4000万,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糖尿病可造成多个靶器官的损害,出现多脏器并发症,其中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其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国内报道约35.00%的住院患者合并DN,近期国外报道45.00%的糖尿病患者存在尿微量白蛋白,8.00%存在大量蛋白尿,约45.00%的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SRD)由DN导致。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特征为早期尿中白蛋白排泄轻度增加(微量白蛋白尿),随着病情的发展及恶化,如未经有效控制,逐步进展至大量蛋白尿和血清肌酐上升,最终发生肾功能衰竭,直至终末期肾病。在我国肾脏移植和胰肾联合移植尚不普及,主要依赖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这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社会和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进一步加强对DN的研究,提高防治效率,已成为世界医学领域中重要的科研课题。
目前糖尿病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包括肾小球血流动力学改变、糖脂代谢紊乱、氧化应激、糖基化终末产物生成、细胞因子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S)的激活等。现代医学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在优质低蛋白糖尿病饮食的前提下,合理控制体重,戒烟及适当运动,控制血糖、血压,纠正血脂紊乱,改善微循环,控制蛋白尿等综合对症治疗,仍不能有效控制本病的发生发展,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因此,如何预防和延缓DN病程进展已成为目前医学界临床研究的一个热点。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延缓肾功能的进行性恶化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中药及其复方制剂通过多途径、多靶点的作用特点,采用辩证论治灵活处方,在防治糖尿病性肾病方面疗效显著,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西药治疗本病的不足。
糖尿病肾病属于中医“消渴”、“虚劳”、“水肿”、“关格”等范畴。多数学者认为其多是在消渴病迁延日久不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历代医家多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阴阳、五脏亏虚,标实为血瘀、痰凝、湿阻、水停、浊毒内生等。尤其糖尿病肾病发展至肾功能不全期,其虚、瘀、毒等病理现象越发严重,而本虚则进一步加重瘀毒损伤肾络,使DN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肾脏功能的损伤持续加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疗效满意的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中药直肠滴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设计一种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中药直肠滴剂,其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生大黄10~20份、大黄炭15~25份、生龙骨25~35份、生牡蛎25~35份、公英10~20份、六月雪10~20份、槐米25~35份、丹参10~20份。
优选的原料药配比范围:生大黄13~18份、大黄炭18~22份、生龙骨27~33份、生牡蛎27~33份、公英13~18份、六月雪12~17份、槐米28~33份、丹参12~18份。
原料药配比范围可以为:
生大黄10~16份、大黄炭15~20份、生龙骨25~31份、生牡蛎25~29份、公英10~15份、六月雪10~16份、槐米25~32份、丹参10~16份。
原料药配比范围也可以为:
生大黄14~20份、大黄炭21~25份、生龙骨29~35份、生牡蛎30~35份、公英16~20份、六月雪14~20份、槐米30~35份、丹参10~20份。
原料药配比范围还可以为:
生大黄15份、大黄炭20份、生龙骨30份、生牡蛎30份、公英15份、六月雪15份、槐米30份、丹参15份。
将上述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中药制备成直肠滴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上述原料药配比取净选后的大黄、生龙骨、生牡蛎、公英、六月雪、槐米;
(2)向上步原料药中加水,加水量以淹没过药面2~3cm为准,浸泡25~35分钟;
(3)加热至沸腾后煎煮20~30分钟,过滤分别得滤液、滤渣;
(4)再次向滤渣中加水煎煮10~15分钟,加水量以淹没过滤渣面2~3cm为准,过滤去除药渣;
(5)合并各次滤液,所述原料药配比加入大黄炭,搅拌均匀后即成。
本发明具有积极有益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中医学院,未经河南中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9721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化演示管
- 下一篇:一种组合式小学数学学习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