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结节性痒疹的中药方剂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96787.0 | 申请日: | 2014-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429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蚌埠明日欣医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902 | 分类号: | A61K36/902;A61P17/04;A61P17/00;A61K35/64;A61K35/58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蚌埠博源专利商标事务所 34113 | 代理人: | 杨晋弘 |
地址: | 23301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结节 痒疹 中药 方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结节性痒疹的中药方剂。
背景技术:
结节性痒疹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以剧痒和结节性损害为特征。病因与昆虫叮咬,胃肠功能紊乱,内分泌代谢障碍及神经、精神因素有关。本病女性多见。皮损好发于四肢,也可见于腰臀部,最多见于小腿伸侧。
初期为针帽至米粒大的丘疹,逐渐增大成为绿豆至黄豆大、半球形、坚实隆起皮肤表面的丘疹与结节,顶端角化明显,呈疣状外观,表面粗糙,呈褐色或灰褐色,散在孤立,触之有坚实感。由于剧烈搔抓,发生表皮剥脱、出血及血痂。结节周围的皮肤有色素沉着或增厚,呈苔藓样变。结节好发于四肢,尤以小腿伸侧为显著,偶尔可发生于背部。数目不等,可少至数个或多至数十个以上,有时呈条状排列。慢性经过,可长期不愈。
目前西医对于本病的治疗大多采取外用各种剂型的糖皮质激素或焦油类制剂,角化显著的可外贴含醋酸曲安奈德及新霉素的肤疾宁等硬膏。但大多存在较大的药物副作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健脾、益气、补血、清热解毒、祛湿等功效,且对于结节性痒疹的治疗具有疗效明显、无毒副作用,且治疗成本低廉的中药方剂。
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结节性痒疹的中药方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下列重量组份的中药原料制成:皂刺10-30份,熟地10-40份,丹皮5-25份,栀子5-25份,当归5-25份,柴胡5-25份,茯苓10-40份,白术5-25份,三棱5-25份,僵蚕5-25份,桂枝5-25份,乌梢蛇2-8份,白蒺藜10-40份,酒大黄2-8份,甘草5-15份。
配方优选为:
皂刺15份,熟地20份,丹皮10份,栀子10份,当归10份,柴胡10份,茯苓20份,白术10份,三棱10份,僵蚕10份,桂枝10份,乌梢蛇5份,白蒺藜30份,酒大黄6份,甘草6份。
制备与服用方法:
按重量配比取上述中药原料,经过筛选、淘洗、烘干、粗粉后,放入非金属煎煮器皿内,加6倍水浸泡半小时后,煎煮1小时,而后倒出药液备用,再加入4倍水,煎煮1小时,将两次煎煮液合并,浓缩成原体积的40%的药液后,平分成3份,每份独立包装。每天分早中晚三次服用,每次服用一份,连续服用一周为一个疗程。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休息不要熬夜。
组成本发明的各中药原料的详细说明如下:
皂刺:味辛,性温。归肝,胃经,拔毒排脓,活血消肿。用于痈肿,疮毒,脓成未溃,疥癣。本品的煎剂用平板打洞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卡他球菌有抑制作用。《本草汇言》:皂荚刺,拔毒祛风。凡痈疽未成者,能引之以消散,将破者,能引之以出头,已溃者能引之以行脓。于疡毒药中为第一要剂。又泄血中风热风毒,故厉风药中亦推此药为开导前锋也。
熟地:味甘,性微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血养阴,填精益髓等功效。常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等症,亦可用于肾阴不足的潮热骨蒸、盗汗、遗精、消渴等症。熟地黄煎剂具有金地高血压,血压、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功效,且脑血流图和心电图也有所改善。《药品化义》中记载:熟地,藉酒蒸熟,味苦化甘,性凉变温,专人肝脏补血。因肝苦急,用甘缓之,兼主温胆,能益心血,更补肾水。凡内伤不足,苦志劳神,忧患伤呶,纵欲耗精,调经胎产,皆宜用此。安五脏,和血脉,润肌肤,养心冲,宁魂魄,滋补真阴,封填骨髓,为圣药也,取其气味浓厚,为浊中浊品,以补盯肾,故凡生熟地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蚌埠明日欣医药有限公司,未经蚌埠明日欣医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967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早期胚胎体外植入子宫内膜模型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滑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