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焙烧烟气的治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95932.3 | 申请日: | 2014-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144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宋海琛;崔银河;赵劲松;胡红胜;刘雅锋;邱阳;周东方;汪林;艾秀娟;高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B01D53/78;B01D53/18 |
代理公司: | 沈阳圣群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1 | 代理人: | 张立新 |
地址: | 110001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焙烧 烟气 治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烟气治理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焙烧烟气的治理方法,主要应用于电解铝厂碳素烟气净化处理及其它相关的含有酸性气体、焦油和粉尘的废气处理领域,如电极、炼焦和炼油行业。
背景技术
电解铝行业碳素厂主要的污染物是阳极焙烧过程中产生的焙烧烟气,焙烧烟气中含有焦油、粉尘、氟化氢和二氧化硫等。随着国家环保标准的提高,国家对各种污染物排放指标要求越来越高,许多新建和改造的企业均面临着环保压力。且市场上碳素原材料中硫的成分增加,导致焙烧炉出口烟气中二氧化硫成分大幅升高,高于国家排放标准的要求。在个别污染物控制严格的区域,进行总量控制,也需要对氟化氢、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进行特殊处理,使其远低于国家浓度排放标准的要求进行排放。
目前焙烧烟气净化处理采用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1)、电捕焦油器+干法的工艺
从焙烧炉来的焙烧烟气经过电捕焦油捕集焦油和粉尘,再经过氧化铝干法吸附除去其中的氟化氢气体;
(2)、湿法喷淋+电捕焦油器
从焙烧炉来的焙烧烟气经过冷却塔湿法洗涤,除去其中氟化氢和二氧化硫,再经过电捕焦油器除去其中的粉尘和焦油;
(3)、焚烧炉+干法的工艺
从焙烧炉来的焙烧烟气经过焚烧炉除去其中的焦油,再经过干法除去其中的氟化氢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
以上几种方法存在着系统能耗较高、二次污染难以处理、设备投资高、污染物处理不彻底、设备腐蚀严重等缺点。
同时随着碳素行业的发展,污染物排放可能最终会向世界标准看齐,电解铝厂烟囱粉尘排放最终达到5mg/Nm3,总氟排放达到0.8mg/Nm3的目标,二氧化氯排放达到100mg/Nm3,甚至更低的50mg/Nm3。因此需要开发新的焙烧烟气净化治理工艺处理新建碳素厂产生的焙烧烟气,或对现有的焙烧烟气净化系统进行全面的升级改造,以满足现在和未来国家环保标准的需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焙烧烟气的治理方法,目的是有效处理掉焙烧烟气中的各种污染物,使其达到无二次污染、设备简单、易操作、系统运行稳定、运行维护费用低。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焙烧烟气的治理方法,将需要治理的烟气送到洗涤塔内,在洗涤塔内采用湿法喷淋对烟气进行处理,从储液槽来的液体在洗涤塔内对烟气进行洗涤,洗涤剩下的含有酸性液体的水进入沉淀池,洗涤后的烟气通过烟囱进行排放。
沉淀池内的酸性液体定期采用刮板机取出,经压滤机压滤,干化后的固废经无害化填埋处理。
需要治理的烟气在送到洗涤塔之前先经过冷却塔冷却后再经过电捕焦油器除去焦油和粉尘。
储液槽内的液体为碱性液体或清水。
碱性液体为钙性碱液或钠性碱液。
需要治理的烟气含氟化氢和二氧化硫。
沉淀池数量为1-6个。
洗涤塔数量为1-6个。
烟囱数量为1-6个。
喷淋后溶液酸碱度进行碱性调整。
洗涤塔设在电捕焦油器和风机之间,或设在风机与烟囱之间,或将烟囱置于吸收塔上部,风机设在电捕焦油器后面工序中。
在沉淀池和储液槽内设有PH计和液位计。
本发明的优点效果:本发明不仅适用于碳素厂焙烧烟气净化处理,同样适用于炼焦、炼油等含有粉尘或焦油、以及产生酸性气体的行业和领域。不但可以去除烟气中的粉尘、焦油等污染物,也可以去除氟化氢、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是一种治理多污染物气体的综合方法。本发明工艺流程简单、最低限度的降低了酸性气体和碱液对设备、管道腐蚀,系统能耗较低,污染物治理彻底,运行维护简单,具有较高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流程示意图。
图中:1、防火烟道;2、冷却塔;3、除尘器烟道;4、电捕焦油器;5、除尘器后烟道;6、风机;7、洗涤塔;8、烟道;9、烟囱;10、旁路烟道;11、短路烟道;12、沉淀池;13、储液槽;14、压滤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加以详细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受示意图所限。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959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紧凑型电缆
- 下一篇: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机用扁绕组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