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加密、解密方法及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95065.3 | 申请日: | 2014-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2505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4 |
发明(设计)人: | 谭国斌;马哲;窦锦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9/06 | 分类号: | H04L9/06;H04L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63 | 代理人: | 逯长明,许伟群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清***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密 解密 方法 电子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加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密、解密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多种多样的网站层出不穷,咨询、新闻、论坛、贴吧等网站尤其受到人们的喜爱。然而许多网站的信息,需要用户通过注册成为网站会员并设置登录密码后,才能浏览或者才能能够享受网站提供的更多功能。
目前网站对于用户密码的存储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在密码存储时,有一些网站甚至直接采用明文存储,这样一旦数据库被窃取,将会导致用户密码会被直接泄露。另外,虽然一些网站会采用加密算法对密码加密后再存储,例如:采用MD5(Message-Digest Algorithm5,信息-摘要算法5)进行加密,但随着目前计算机的运算能力越来越强,这种加密方式也会使得密码存在容易被暴力破解的风险。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加密、解密方法及电子设备。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加密方法,包括:
获取待加密密码;
根据所述待加密密码被获取的时刻生成中间字符串;
利用第一预设加密算法对所述待加密密码和所述中间字符串进行加密,得到加密字符串;
根据预设排列方式将所述加密字符串和所述中间字符串进行组合得到目标密码。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待加密密码对应的用户标识;
建立所述用户标识与所述目标密码之间的对应关系;
存储所述用户标识与所述目标密码之间的对应关系。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中间字符串的长度为第一预设长度;
所述加密字符串的长度为第二预设长度;
所述目标密码的长度为所述第一预设长度和第二预设长度之和。
结合第一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待加密密码被获取的时刻生成中间字符串,包括:
记录所述待加密密码被获取的时刻;
根据所述待加密密码被获取的时刻生成一个随机数;
利用第二预设加密算法对所述随机数进行加密得到参考字符串;
从所述参考字符串中选取数量与所述第一预设长度对应位数相同的字符,作为所述中间字符串。
结合第一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预设加密算法为安全哈希算法SHA1;
所述第二预设加密算法为MD5算法。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解密方法,包括:
获取待验证密码和目标密码;
根据预设排列方式将所述目标密码分解成中间字符串和加密字符串;
利用第一预设加密算法对所述待验证密码和所述中间字符串进行加密,得到待验证字符串;
判断所述待验证字符串与所述加密字符串是否相同;
当所述待验证字符串与所述加密字符串相同时,确定所述待验证密码与所述目标密码相同。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待验证密码和目标密码,包括:
获取用户的登录请求,所述登录请求内至少包含有用户标识和所述待验证密码;
从所述登录请求中提取所述待验证密码和用户标识;
根据预先设置的、用户标识和目标密码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取与所述用户标识相对应的目标密码。
结合第二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待验证密码与所述目标密码相同时,确定所述待验证密码为与所述用户标识对应的密码。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加密装置,包括:
待加密密码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待加密密码;
中间字符串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待加密密码被获取的时刻生成中间字符串;
加密单元,用于利用第一预设加密算法对所述待加密密码和所述中间字符串进行加密,得到加密字符串;
组合单元,用于根据预设排列方式将所述加密字符串和所述中间字符串进行组合得到目标密码。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用户标识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待加密密码对应的用户标识;
对应关系建立单元,用于建立所述用户标识与所述目标密码之间的对应关系;
对应关系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所述用户标识与所述目标密码之间的对应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950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