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血瘀型子宫肌瘤的中药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94792.8 | 申请日: | 2014-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274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蒋保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保珍 |
主分类号: | A61K36/74 | 分类号: | A61K36/74;A61P35/00;A61K35/37;A61K31/04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2300 山东省聊城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血瘀型 子宫 肌瘤 中药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纯中药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治疗血瘀型子宫肌瘤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中医的妇科癥瘕几乎涵盖了现代医学的各种妇科良性肿瘤,子宫肿瘤即是子宫肌瘤。血瘀型子宫肌瘤主要是经期产后,胞脉空虚,正气不足,余血未尽,或外邪侵袭,与血相搏;房事不节,凝滞气血内留,渐积成结块而成子宫肌瘤。主要症状:小腹有积块坚硬,固定不移,疼痛拒按,月经错后或量多或淋漓不断,经血暗色、紫黑有血块,皮肤无光,口干不渴,面色晦黯,舌紫黯有瘀点,苔厚而干,脉沉涩。传统医学对于血瘀型子宫肌瘤的治疗主要活血祛瘀药为主,比如用:当归,川芎、香附、红花、桃仁,乳香、没药、血竭、丹参、三七、三棱、莪术、赤芍、穿山甲、水蛭等诸如活血之品,岂不知一味的活血,不但治不好血瘀型子宫肌瘤,而且又伤了新血,给患者带来了更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还有的中医用膈下逐淤汤(医林改错)或用桂枝茯苓丸(金贵要略)或用大黄蛰虫丸(金贵要略)治疗血瘀型子宫肌瘤,具有治疗慢,治愈慢,治愈率低的缺点,辩证不准,用药不精的缺点。现代医学主要靠手术治疗,它费用高,只能治标,不能治本,易复发,给患者带来经济上的困难。手术治疗复发的原因是,因为血瘀型子宫肌瘤是血瘀滞成积块而成子宫肌瘤的,如果把子宫肌瘤割去,血不流畅,仍然由于血瘀会再瘀滞成积块而成子宫肌瘤,故手术治疗不可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治疗血瘀型子宫肌瘤效果显著,治愈率高的纯中药药物。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血瘀型子宫肌瘤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质量的中药原料配制而成的,生山楂1500、鸡内金1200、透骨消1200、龙船花1500、冰片20、九节茶1200、豆豉姜1200、川芎1000、棉花根1500、炙甘草1000、牛大力1500。首先将生山楂1500、鸡内金1200、透骨消1200、龙船花1500、九节茶1200、豆豉姜1200、川芎1000、棉花根1500、炙甘草1000、牛大力1500放进砂锅内,然后向砂锅内倒水过药面5厘米高,浸泡25分钟,把水倒掉,然后再向砂锅内倒水过药面5厘米高,用武火熬开,改用文火熬30分钟,把药液倒出,然后再向砂锅内倒水过药面3厘米高,用武火熬开,改用文火熬25分钟,把药液倒出,再向砂锅内倒水过药面高3厘米,用武火熬开,改用文火熬25分钟,把药液倒出,然后把1、2、3次熬的药液一块倒进砂锅内用文火熬成药膏,阴干或用烘箱烘干,烘箱的温度在45-55C之间,然后把干药膏粉碎过300目筛即得药粉,而后用适量95%的医用酒精将冰片20化开迅速倒进药粉内充分搅拌混合均匀阴干,将药粉收瓶备用。
所述的中药原料的“质量”是以“克”为单位。
本发明的药物具有行气活血化瘀散结,健脾开胃消食的功能。
本发明的药物适用于:血瘀型子宫肌瘤,主要症状:小腹有积块坚硬,固定不移,疼痛拒按,月经错后或量多或淋漓不断,经血暗色、紫黑有血块,皮肤无光,口干不渴,面色晦黯,舌紫黯有瘀点,苔厚而干,脉沉涩。
用法用量:取药粉6克,温开水服下,日服2次,早、晚饭后服。
治疗疗程:7天为一个疗程,轻者一个疗程可治愈,重者,2-3个疗程可治愈,治愈后不易复发。
治疗效果:治疗血瘀型子宫肌瘤有效率100%,治愈率98%。
本发明的药物机理如下:
鸡内金:“……不但能消脾胃之积,无论脏腑何处有积,鸡内金皆能消之,是以男子痃癖,女子症瘕,久久服之皆能治愈。”参考《医学衷中参西录》
生山楂:味酸、甘,性微温。入脾、胃、肝经。具有消食导滞,化瘀散结的功效。参考(中医方药学,广东中医学院编,广大人民出版社,1973年6月第1版第1次印刷,461页)
透骨消:味辛、甘,性微寒。气香。具有活血祛瘀,生肌接骨,利水通淋,利湿退黄,祛痰止咳的功效。(同上,见566页)
龙船花:味微苦、涩,性微寒。具有活血祛瘀,润肺止咳,止血,清肝降压的功效。(同上见573页)
冰片:味辛、苦,性凉。入心、脾、肺经。具有芳香宣窍,清热止痛的功效。(同上,见719页)
九节茶:味苦,性微寒。具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的功效。(同上,见192页)
豆豉姜:味辛,性温。气香。具有温中散寒,祛风寒湿,活血祛瘀的功效。(同上,见246-247页)
川芎:味辛,性温。入肝、胆、心包经。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同上,见543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保珍,未经蒋保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947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受应力的场效晶体管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沟槽型肖特基二极管的结构及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