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产热定型加热板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90511.1 | 申请日: | 2014-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8451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0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宇;谭玉凯;马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通蓝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3/00 | 分类号: | B21J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盛峰律师事务所 11337 | 代理人: | 于国富 |
地址: | 10010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板 加热 模具 纸浆模塑设备 多通道结构 双通道结构 定型模具 高效快速 快速干燥 快速降温 热源系统 生产过程 生产效率 时间补偿 温度补偿 板生产 导热油 热定型 双盘管 热源 多管 接驳 热媒 温差 补充 生产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热板,特别是涉及三递板生产过程中的快速干燥,接驳导热油热源系统,为定型模具提供高效快速的加热并及时补充热能,确保模具在生产过程中能够连续的保持所需温度。这种加热板在结构设计上突破了现在所有纸浆模塑设备加热板的限制,以提高温度补偿效率为目标,使用双盘管双通道结构(或多管多通道结构),使热媒的容积提高一倍以上,充分利用现有热源所能提供的能量,在快速降温的时候,能够用最短的时间补偿失去的温差,缩短模具的加热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的加热板,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纸浆模塑生产设备的热定型加热板,即一种用于纸浆模塑设备模具加热及快速温度补偿的高效加热装置,本发明还涉及了这种加热板在纸浆模塑,特别是以纸浆模塑方式生产三递板过程中的实际应用。
背景技术
一般的纸浆模塑生产的产品主要是以纸质餐具、工业品包装以及刚刚兴起的三维立体装饰板(三递板),常规的加热方式,是利用导热原理,用锅炉加(高温蒸汽)热导热油(即热媒),再通过输送管道将能量传递给盘管式的铝制加热板,导热油(热媒)以闭路循环方式,在降温以后重新进入锅炉加热。而加热板的能量通过板体与模具的紧密结合,使加热板的热能传导给模具。模具再传导给型腔内的待加热工件,纸浆模塑的工件是从纸浆成型设备上转移到热定型设备的,在加热的同时,定型机还要给工件施加4---8kg/cm2的压力,快速的将模具型腔内的工件烘干。目前所采用的铝加热板,是通过(高温蒸汽)或导热油来获得热量的。加热板的内部结构,一般使用无缝钢管制成蛇形盘管,用铸造工艺,将盘管铸在铝合金内,形成整块的加热板,由于目前所使用的加热板都是采用单通道设计,即铸造时只埋进一根盘管,内径一般为1英寸(25.4mm)受长度的限制,盘管内的热媒容积很小,影响了热交换效率,一般情况下,纸浆模塑产品的坯料(湿坯)含水率在75%左右,如餐盒的单个干品重量不会超过50 克,湿坯的重量一般不会超过200克,在加热时使用导热油(热媒),温度220℃的情况下,每个模具的湿坯(两个工件)重量在400克时,一般定型时间为120秒-150秒,但是在生产三递板时,湿坯重量一般都在1200克左右,每模次的加热定型时间在300秒左右,热量补偿不及时,严重制约了设备的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我们从提高补偿效率出发,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加热板,主要是采用双通道(多通道)方式,提高热媒的容积从而提高热交换效率,缩短热能的补偿时间,达到提高设备生产效率,增加产能的目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纸浆模塑生产设备的热定型加热板,包括上加热板和下加热板,加热板具有热媒进出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加热板和下加热板采用双层盘管结构。
所述的双层盘管结构采用增加管径,加大热媒流量,快速温度补偿的加热管。
所述的双层盘管的管径为32mm。
所述的上加热板为一块厚度适当,六个面均为平整规矩,用与三递板上模挂接。
所述的下加热板的厚度一般要大于上加热板,在板体的平面上有用于气体排出的导气孔贯通上下,在板体的下平面还有用于气体排出的通道。
所述的加热板使用无缝钢管弯制,双层盘管叠加在一起,将盘管铸造在铝合金内,型材一体,按照设计规格将铸造的加热板的四边及两面铣平整,其中用于模具下模的加热板平面上打通上下贯通的排气孔,将双层盘管在一侧接通,形成一条热媒通道,另一侧接通热媒的进出,与加热循环系统接通。
所述的上加热板和下加热板采用多层盘管结构。
所述的加热板使用无缝钢管弯制,多层盘管叠加在一起,将盘管铸造在铝合金内,型材一体,按照设计规格将铸造的加热板的四边及两面铣平整,其中用于模具下模的加热板平面上打通上下贯通的排气孔,将多层盘管在一侧接通,形成一条热媒通道,另一侧接通热媒的进出,与加热循环系统接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通蓝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通蓝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905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注塑机射头的铸造工艺
- 下一篇:五金冲压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