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油橡胶无效
申请号: | 201410284529.0 | 申请日: | 2014-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943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李雪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雪红 |
主分类号: | C08L71/00 | 分类号: | C08L71/00;C08L83/04;C08L91/06;C08K13/02;C08K3/22;C08K3/04;C08K3/26;C08K5/12;C08K5/37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王新生 |
地址: | 541004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橡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油橡胶,属于化工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橡胶是一种有弹性的聚合物。橡胶可以从一些植物的树汁中取得,也可以是人造的,两者皆有相当多的应用及产品,例如轮胎、垫圈等,遂成为重要经济作物。橡胶的种植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如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橡胶按原料分为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按形态分为块状生胶、乳胶、液体橡胶和粉末橡胶。乳胶为橡胶的胶体状水分散体;液体橡胶为橡胶的低聚物,未硫化前一般为粘稠的液体;粉末橡胶是将乳胶加工成粉末状,以利配料和加工制作。20世纪60年代开发的热塑性橡胶,无需化学硫化,而采用热塑性塑料的加工方法成形。橡胶按使用又分为通用型和特种型两类。是绝缘体,不容易导电,但如果沾水或不同的温度的话,有可能变成导体。
目前低温耐油橡胶的研究主要有以下途径:一是通过主链改性、共聚等手段将特性基团引入橡胶主链,在弹性体大分子上引入官能团可以解决许多特殊问题,如提高橡胶耐寒、耐热及改善耐疲劳性、耐臭氧性等;二是橡胶并用,目的在于取长补短获得性能优异而成本较低的材料;三是优选配合体系,如加入增塑剂以改善橡胶的耐寒性。
耐油橡胶是指耐非极性油类的氟橡胶,氟橡胶是指分子结构中含有氟原子的合成橡胶。通常以共聚物中含氟单元的氟原子数目来表示,如氟橡胶23,是偏二氟乙烯同三氟氯乙烯的共聚物。氟橡胶耐高温、耐油、耐化学腐蚀。耐油是指耐燃油、耐混合燃油、耐酸性氧化燃油、耐矿物油、耐合成润滑油、耐合成氢类润滑油、耐聚亚烷基二醇(PAG)合成润滑油、耐有机酯合成润滑油、耐含硅的合成润滑油、耐含氟元素油、耐聚苯基醚液体、耐氯代氢液体。耐油橡胶具有如此多的优点,因此需要发明一种耐油橡胶,以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种耐油性能好、耐高温、耐腐蚀的耐油橡胶。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耐油橡胶,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氯醇橡胶100-150份、氧化锌3-8份、硬脂酸2-4份、炭黑N100 10-30份、炭黑N330 2-5份、石蜡2-5份、硫磺2-8份、防老剂2-4份、碳酸钙2-6份、羟基硅油2-5份、二甲基硅油2-5份、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6份、增塑剂10-20份及2-硫醇基咪唑啉2-6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中加入绝缘性能好的炭黑N100及炭黑N330,利用炭黑的不导电性能好、绝缘性能高的特性,使本发明的耐油橡胶具有非常好的绝缘性能,其电阻率达到1×106-1×108欧姆·厘米,大大增强了耐油橡胶的安全性能,具有较强的绝缘性,且生产成本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降低。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耐油橡胶最佳的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氯醇橡胶120份、氧化锌6份、硬脂酸3份、炭黑N100 20份、炭黑N330 4份、石蜡3份、硫磺5份、防老剂3份、碳酸钙4份、羟基硅油4份、二甲基硅油3份、邻苯二甲酸二丁酯4份、增塑剂15份及2-硫醇基咪唑啉4份。
进一步,所述防老剂为6-乙氧基-2,2,4-三甲基-1,2二氢化喹啉、2,2,4-三甲基1,2-二氢化喹聚合体或对苯二胺类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
进一步,所述防老剂为2,2,4-三甲基1,2-二氢化喹聚合体及对苯二胺类的混合物,两者的重量份数比为2:1。
进一步,所述增塑剂为柠檬酸三丁酯。
进一步,所述耐油橡胶还包括抗氧剂,所述抗氧剂的重量份数为2-5份。
进一步,所述抗氧剂的重量份数为4份。
氯醇橡胶一般以苯或甲苯为溶剂在溶液中聚合,单体含水量应在10万分之5以下,催化剂为由烷基铝的水解产物与乙醚或乙酰基丙酮的复合物,或烷基铝-磷酸-含氮或磷给电子试剂体系,聚合温度50~90℃,转化率达90%以上。氯醇橡胶的硫化胶可作汽车零件、耐热耐油胶管、耐氟利昂胶管及胶垫、飞机用密封圈等。共聚橡胶则用于耐寒、耐油密封圈、轴封、胶管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雪红;,未经李雪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845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