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元件间低耦合的EMI滤波器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82136.6 | 申请日: | 2014-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043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15 |
发明(设计)人: | 王世山;谢仁和;邢丽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H7/01 | 分类号: | H03H7/01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朱小兵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元件 耦合 emi 滤波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元件间低耦合的EMI滤波器。
背景技术
EMI滤波器是开关电源中抑制传导电磁干扰经济有效手段。随着开关频率和功率密度的不断提高,滤波器的体积也需要相应的减小,且对高频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EMI滤波器是将电容和电感分开放置,空间利用率低,电感线圈之间的寄生电容往往随着电感线圈匝数的增加而增大,与电容之间的强耦合严重影响了滤波器的高频性能。针对电感与电容之间的耦合问题,CPES提出将电感的绕制方向和电容垂直摆放,减小电感与电容的耦合,亦研究了使两个电容垂直放置,可减小电容之间的耦合。以上方法不能有效减小EMI滤波器的体积,且其高频性能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元件间低耦合的EMI滤波器,可以有效减小EMI滤波器的体积,改善其高频性能。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元件间低耦合的EMI滤波器,所述滤波器包括电容和圆形磁环电感,所述电容置于所述圆形磁环电感内。
作为本发明一种元件间低耦合的EMI滤波器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电容为安规电容,所述圆形磁环电感为圆形磁环差模电感,其结构为差模结构。
作为本发明一种元件间低耦合的EMI滤波器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安规电容摆放在所述圆形磁环电感的轴对称线上,且其中心线与所述圆形磁环电感的轴对称线垂直。
作为本发明一种元件间低耦合的EMI滤波器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圆形磁环电感采用铁粉芯的圆环磁芯。
作为本发明一种元件间低耦合的EMI滤波器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圆形磁环电感由漆包铜线绕制在圆形磁环上构成差模电感。
将电容置于磁环电感线圈内,电容的不同摆放位置会对滤波器的性能产生影响。当电容摆放在圆形磁环电感的轴对称线上、且其中心线与圆形磁环电感的轴对称线垂直时,能够使滤波器的滤波性能达到最佳。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 和传统EMI滤波器相比,在节约空间的同时,减小了电感线圈高频寄生电容对滤波性能的影响;
2. 提高电源的功率密度和高频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EMI滤波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EMI滤波器结构示意图背面;
图3是本发明EMI滤波器等效电路图;
图4是本发明EMI滤波器中的电感包含寄生电容的等效模型;
图5是本发明EMI滤波器中的电感线圈的电流分布。
图中,1-圆形磁环电感、2-安规电容、3-BNC接头、4-PCB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元件间低耦合的EMI滤波器,所述滤波器包括电容和圆形磁环电感,所述电容置于所述圆形磁环电感内。
所述电容为安规电容,所述圆形磁环电感为圆环磁环差模电感,其结构为差模结构。
所述安规电容摆放在所述圆形磁环电感的轴对称线上,且其中心线与所述圆形磁环电感的轴对称线垂直。
所述圆形磁环电感采用铁粉芯的圆环磁芯。
所述圆形磁环电感由漆包铜线绕制在圆形磁环上构成差模电感。
如图1所示的实例,本发明中EMI滤波器由圆形磁环电感、安规电容、PCB板和BNC接头组成。此EMI滤波器中,圆形磁环电感由圆环形铁粉芯磁芯和漆包铜线组成。当电感匝数较少时,电感的转折频率高于30MHz,此滤波器与一般滤波器性能无差异,但可有效节省空间。当电感圈数较多时,电感的寄生参数较大,电感的转折频率低于30MHz,通过图1所示的摆放方式在节省空间的同时,可有效提高滤波器的高频性能。所述EMI滤波器的电感为差模电感,电容为差模电容。
电感中的圆形磁环可以根据实际参数需要,根据电容的大小,选用不同尺寸的磁环,电感中的铜线等间距绕制对于匝数较多的紧密绕制可减小寄生参数,磁环采用的是铁粉芯磁环。
如图2所示为滤波器基板背面的PCB走线,黑色粗实线为电气线路。
如图3所示,电感和电容都存在寄生参数,等效电路图中包括电感L,寄生电容EPC,寄生电阻ESR;电容C,寄生电感ESL,寄生电阻ESR。在高频段圆形磁环电感寄生电容对滤波效果影响较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821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弹性波谐振装置以及梯子型滤波器
- 下一篇:一种低噪声的麦克风输入放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