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体式防飞溅烧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410278529.X | 申请日: | 2014-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283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张宇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宇涵 |
主分类号: | B01L3/08 | 分类号: | B01L3/08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吕书桁 |
地址: | 210012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式 飞溅 烧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体式防飞溅烧瓶装置,它是一种实验或生产中使用的烧瓶工具,属于化学玻璃器皿领域,尤其是分体式防飞溅烧瓶。
背景技术
烧瓶是化学实验或者化学生产过程中常用的器皿之一,适用于加热,混合液体,进行相关的化学反应实验。由于烧瓶的瓶口设计细小,传统烧瓶在加入液体时需要用到引流棒,操作过程中容易造成化学试剂溅出烧瓶外,产生化学事故,化学反应结束以后,清洁烧瓶是一件很繁琐的工作,瓶口细,瓶身长,很难对烧瓶进行全面清洁,如果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有较大的固体反应物,那么必须将固体反应物磨碎加入,操作十分繁琐。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体式防飞溅烧瓶装置,该设备是一种结构简单,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的烧瓶装置,可以有效解决反应试剂飞溅,实验后烧瓶难以清洁的问题。
一种分体式防飞溅烧瓶装置,其中包括:上主体、下主体、防飞溅引流板、橡胶密封圈,上主体和下主体采用螺纹连接,防飞溅引流板固定在上主体瓶口处,上主体与下主体连接处有密封装置。使用过程中,直接将反应试剂倒入烧瓶中,防飞溅引流板会将试剂引到烧瓶内壁,试剂会随着内壁缓慢流到瓶底,不需要引流棒,彻底解决了液体飞溅出烧瓶的问题,反应结束以后,将下主体旋转,即可拆分上主体与下主体,使得烧瓶的清洁更加方便。如果有大块固体反应物,那么可以先将反应物放入下主体再将下主体和上主体进行组装。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密封装置采用耐热橡胶密封圈构成,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高温和气体采集,采用这种设计以后,可以解决气体从上主体和下主体的连接处流出的问题。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上主体和下主体组合成三角形烧瓶,采用这种设计,可以将可拆卸烧瓶作为三角形烧瓶使用,方便操作人员进行摇晃,加快反应速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上主体和下主体组合成球型烧瓶,采用这种设计以后,可以将烧瓶作为圆底烧瓶使用,方便操作人员进行气体收集实验。
分体式防飞溅烧瓶可以解决操作人员在加反应试剂时候液体飞溅出烧瓶的问题,可以解决反应之后对烧瓶清洁的问题,也解决了反应物有大块固体的问题,使得化学实验在过程中更加简单,安全,有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三角形分体式烧瓶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球形分体式烧瓶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连接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1—上主体,2—下主体,3—防飞溅引流板,4—密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发明。
实施例1:
结合附图可见,一种分体式防飞溅烧瓶装置,其中包括:上主体1、下主体2、防飞溅引流板3、橡胶密封圈4,上主体1和下主体2采用螺纹连接,防飞溅引流板3固定在上主体1瓶口处,上主体1与下主体2连接处有密封装置4。使用过程中,直接将反应试剂倒入烧瓶中,防飞溅引流板2会将试剂引到烧瓶内壁,试剂会随着内壁缓慢流到瓶底,不需要引流棒,彻底解决了液体飞溅出烧瓶的问题,反应结束以后,将下主体2旋转,即可拆分上主体1与下主体2,使得烧瓶的清洁更加方便。如果有大块固体反应物,那么可以先将反应物放入下主体2再将下主体2和上主体1进行组装。
实施例2: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密封装置4采用耐热橡胶密封圈构成,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高温和气体采集,采用这种设计以后,可以解决气体从上主体和下主体的连接处流出的问题。其余结构特点和优点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实施例3: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上主体1和下主体2组合成三角形烧瓶,采用这种设计,可以将可拆卸烧瓶作为三角形烧瓶使用,方便操作人员进行摇晃,加快反应速度。其余结构和优点和实施例1完全相同。
实施例4: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上主体1和下主体2组合成球型烧瓶,采用这种设计以后,可以将烧瓶作为圆底烧瓶使用,方便操作人员进行气体收集实验。其余结构和优点和实施例1完全相同。
本发明还可以将实施例2、3、4所述的技术特征至少一个与实施例1组合成新的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宇涵,未经张宇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7852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营养大米的加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丁辛醇羰基合成催化剂化学再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