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网格化及改进粒子群算法的无线传感网覆盖增强算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73109.2 | 申请日: | 2014-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28159B8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4 |
发明(设计)人: | 李秀华;康琳;司红江;林侃成;张英涛;王卫东;王朝炜;胡欣;李猛;卜凡鹏;王鹏程;胡宁;刘剑宁;宫志寰;李鹏飞;于文嫣;王宁;冯媛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东营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16/18 | 分类号: | H04W16/18;H04W84/18 |
代理公司: | 11002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迪 |
地址: | 10087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网格 改进 粒子 算法 无线 传感 覆盖 增强 | ||
1.一种基于网格化及改进粒子群算法的无线传感网覆盖增强算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初始化粒子群规模、粒子初始速度、粒子坐标,初始化每个粒子维度;
步骤二:初始化区域目标大小,根据计算量确定合适的网格化程度;
步骤三:计算每个网格点被覆盖概率以及整个目标区域的覆盖率;
其中节点与网格点之间的距离为:
其中,ci为假设的任意一个传感器节点;l指代的是区域被分为l个网格点;x和y分别为网格点坐标;xi和yi分别为任意一个传感器的节点ci的坐标;
目标区域被覆盖的概率Pl为:
因此目标区域的覆盖率CR为:
其中,R为目标区域范围,A为目标区域所划分的网格点规模;
步骤四:开始整个粒子群的迭代过程,更新每个粒子的速度及位置;
其中,假设一个由M个粒子组成的群体在D维的搜索空间以一定的速度运动,D维的搜索空间是节点最佳部署的解维数;粒子i在第d维t时刻的状态属性设置如下:
vid(t+1)=ω(t)*vid(t)+c1r1*(pid(t)-xid(t))+c2r2*(pgd(t)-xid(t))
xid(t+1)=xid(t)+vid(t+1)
式中1≤d≤D;xid(t)和vid(t)代表粒子i在t时刻的位置和速度;ω为惯性权重,代表粒子对前一轮迭代的自我继承程度;r1和r2是均匀分布在(0,1)区间的随机数;c1和c2是学习因子,分别代表向自我以及最优粒子的学习程度;pid(t)代表粒子i在t时刻经历过的最好位置;pgd(t)代表群体所有微粒在t时刻经历过的最好位置;
ωstart和ωend分别代表初始惯性权重以及终止惯性权重;k代表控制因子,控制ω与t变化曲线的平滑度,tmax为最大时刻值;
步骤五:根据覆盖率筛选出最优粒子,每个粒子继续依照最佳粒子位置以及自我的最佳位置更新自己的速度及位置;
步骤六:判断迭代是否满足要求,不满足则继续从步骤三迭代更新粒子信息;
步骤七:完成迭代要求,结束流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k值为0.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东营供电公司,未经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东营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7310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