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原鼢鼠有效洞道测量仪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410271340.8 | 申请日: | 2014-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072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张卫国;杨寅;张灵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G08B21/12;G01V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朱海江 |
地址: | 73000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原 有效 测量仪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鼢鼠洞道检测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原鼢鼠有效洞道测量仪系统。
背景技术
高原鼢鼠有以植物的根系为食,常年生活在封闭的洞道内,在采食过程中,需频繁打洞掘土,致使地表形成大量裸露的鼠丘,是造成草原退化、沙化和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高原鼢鼠的治理过程中,总体分三个步骤:一是确定高原鼢鼠的洞道位置;二是判断洞道的有效性(有无活鼠居住或活动);三是设置捕鼠工具或者灭鼠药。对于鼢鼠有效洞道的判断,目前通用的做法是主要所谓“开洞封洞法”,即根据鼢鼠喜欢相对封闭的洞系环境,一旦洞系与外界连同,必在短时间内进行封堵的生物学特性,先根据土丘走向找到洞道,将其挖开,数小时后如被封堵,则表明此洞道有鼠活动。此外,经常进行捕鼠工作的专业人员还可以凭借个人的经验对鼢鼠洞道的有效性进行快速的判定,如根据土丘土色的深浅作出判定,打开洞道后查看洞口草根被啃食的痕迹、气味、洞口土壤的湿度等综合因素进行判定,等等,这类方法在专业捕鼠人员中间使用较为普遍,成功率因个人经验而定。在对甘南捕鼠队的调查过程中,有捕鼠工作人员提出一个现象,说有高原鼢鼠的洞道在打开的瞬间会有气味的不同,这种气味会引起藏狗强烈的反应,因而有人会根据狗对鼠洞气味的反应来作为高原鼢鼠洞道有效性的一种辅助的判断方法,当然这种方法还需要后期的论证。在鼢鼠的治理过程中洞道的有效性判断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目前的判定方法要么费时费力,要么就对个人的经验要求非常高,更重的是,这种方法本身也会给草原植被造成严重的物理性破坏。
因此,发明一种高原鼢鼠有效洞道测量仪显得非常必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原鼢鼠有效洞道测量仪系统,以解决现有的技术存在着智能化程度低,测量不准确,操作复杂,维护成本高和使用寿命短的问题。一种高原鼢鼠有效洞道测量仪系统,包括检测模块,模数转换模块,控制模块,实时显示模块和声光报警模块,所述的检测模块设置设置在模数转换模块的前面,实现二氧化碳含量的检测;所述模数转换模块设置在检测模块的后面,实现把检测到的模拟量转化为数字量的功能;所述的控制模块设置在模数转换模块,实时显示模块和声光报警模块的核心位置,实现数据的控制和处理;所述的实时显示模块设置在控制模块的上部,实现数据或信息的实时显示;所述的声光报警模块设置在控制模块的下部,实现声光报警的功能。
所述的声光报警模块包括报警蜂鸣器、报警指示灯和报警模块外壳,所述的报警蜂鸣器设置在报警指示灯的左侧;所述的报警模块外壳设置在报警蜂鸣器和报警指示灯的外部。
所述的报警指示灯具体采用LED指示灯,所述的报警指示灯共设置有3个,分别用来对无鼠、有鼠和疑似有鼠的情况进行指示,有利于提高测量的准确性,进一步降低维护成本,延长使用寿命。
所述的实时显示模块具体采用液晶LCD显示屏,有利于实时显示二氧化碳的浓度,进一步方便人们的检测,进而提高智能化程度,延长使用寿命。
所述的控制模块具体采用AT89C51单片机,有利于提高智能化程度和处理速度,延长使用寿命。
所述的检测模块具体采用LED红外二氧化碳探头,有利于提高测量的稳定性、抗干扰性和精度,减小体积来适应青藏高原的使用环境,进而提高智能化程度,延长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智能控制面板、二氧化碳传感器和插头的设置,有利于提高测量的稳定性、抗干扰性和精度,减小体积来适应青藏高原的使用环境,进而提高智能化程度,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声光报警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图中:
1-检测模块,2-模数转换模块,3-控制模块,31-AT89C51单片机,4-实时显示模块,41-液晶LCD显示屏,5-声光报警模块,51-报警蜂鸣器,52-报警指示灯,53-报警模块外壳。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大学,未经兰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7134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