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耐水解抗静电PC/ASA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68111.0 | 申请日: | 2014-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043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刘春艳;王正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中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9/00 | 分类号: | C08L69/00;C08L51/04;C08L23/14;C08L63/02;C08K7/00;C08K3/04;C08G59/06;C08F265/08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31201 | 代理人: | 王毓理;王锡麟 |
地址: | 201300 上海市浦东新区宣桥***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水 抗静电 pc asa 合金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的方法,具体是一种耐水解抗静电聚碳酸酯(PC)/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接枝共聚物(ASA)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ASA接枝共聚物的橡胶核层聚丙烯酸酯橡胶为饱和结构,不含残余双键,在300nm以下波长的高能源光下解离,地球上的太阳光线中不存在该高能源光,即ASA树脂的分子结构不易被高能源光分解,则PC/ASA具有高的耐候性。PC/ASA合金可以综合PC和ASA各自的优良性能,提高ASA的耐热性、抗冲击和拉伸强度,降低PC熔体粘度,改善加工性能,减少制品内应力,显著提高PC的户外耐候性。
影响塑料降解的物理‐化学因素较多,有热、机械力、超声波、光、氧、水、化学药品、微生物等。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下,水分子破坏构成聚合物的大分子长链,导致聚合物会慢慢地降解甚至失去任何性能的现象称为水解。烃类聚合物对水分比较稳定,但聚碳酸酯(PC)和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接枝共聚物(ASA)含有大量的酯基高极性基团,在温度较高和相对湿度较大时,水与聚合物分子链的极性基团发生反应而引起降解。发生水解的PC/ASA合金则会失去性抗静电性能,甚至导致颜色变化、机械性能严重下降。同时,对于汽车等外饰件还要求抗静电性,避免吸附大量灰尘而影响饰件功效。
经过对现有技术的检索发现,中国专利文献号CN103740081A公开(公告)日2014.04.23,公开了一种低气味、高抗冲PC/ASA共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计的原料:聚碳酸酯(PC):20‐80%,丙烯晴‐苯乙烯接枝共聚物:10‐55%,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接枝共聚物ASA:5‐35%,相容剂:2‐15%,除味剂:0.2‐2%。将经混合的原料置于螺杆直径35mm,长径比L/D=36为双螺杆挤出机主机筒中,主机筒从加料口至机头出口分九段控制温度,依次为200℃、230℃、255℃、255℃、255℃、255℃、255℃、255℃、240℃,双螺杆转速为300转/分钟,挤出料条经过水槽冷却后切粒得到产品。由该技术方案得到的PC/ASA共混材料制成的汽车内饰件制品,具有低气味、高抗冲,耐候性好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汽车内饰件,如遮阳板、汽车仪表板等。但该技术的缺陷及不足在于:这些材料不能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作为外饰件加以应用,同时没有抗静电性能不能抵抗外饰环境灰尘的侵蚀。
中国专利文献号CN103709712A公开(公告)日2014.04.09,公开了一种耐热耐水解PC/ASA合金材料,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聚碳酸酯80~100份、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接枝共聚物20~50份、碳纤维6~10份、苯乙烯‐马来酸酐接枝共聚物4~9份、聚碳化二亚胺1~3份、光稳定剂6221~4份、抗氧剂0.5~3份、润滑剂1.2~3.5份。该技术采用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接枝共聚物,即ASA树脂,与PC塑料共混,并添加了碳纤维和苯乙烯‐马来酸酐接枝共聚物来增强,使得共混后的PC/ASA合金材料耐热温度高、耐候性能优异、抗冲击性良好,同时,具有良好的耐水解性能和加工性能。但该技术的缺陷及不足在于:该种材料作为外饰件时没有抗静电性,不能抵抗外饰环境灰尘的侵蚀,无法长期应用于外饰环境,不利于该种材料大规模推广和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聚碳酸酯/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接枝共聚物合金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加入自制环氧树脂EP‐E51,环氧开环反应能有效地捕捉聚合物水解产生的羧基,生成稳定无害的产物,阻止聚合物进一步水解,从而使得PC/ASA合金材料具有超高耐水解性和优良的抗静电性;同时由于合金含有共聚聚丙烯(PPR),PPR具有柔性使得合金材料具有优良的冲击性能和良好的加工性能;ASA‐g‐MAH使得合金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通过分别将无规共聚聚丙烯(PPR)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熔融共混、将丙烯腈‐苯乙烯‐苯乙烯接枝共聚物(ASA)和马来酸酐(MAH)熔融共混,各自挤出切粒得到PPR‐MWCNT复合物和ASA‐g‐MAH接枝共聚物;另外用双酚A与环氧氯丙烷通过缩聚反应制得双酚A型环氧树脂(EP‐E51),然后将聚碳酸酯(PC)、ASA‐g‐MAH、PPR‐MWCNT、EP‐E51共混挤出得到聚碳酸酯/丙烯腈‐苯乙烯‐苯乙烯共聚物合金。
所述的共混挤出是指:将PC、ASA‐g‐MAH、PPR‐MWCNT、EP‐E51与助剂熔融共混挤温度为200~250℃,螺杆转速为200~300r/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中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中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681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