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密码保护生成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261418.8 | 申请日: | 2014-06-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272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 发明(设计)人: | 傅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博智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9/06 | 分类号: | H04L9/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密码保护 生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智能密码保护生成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信息安全的重视,密码保护的方法越来越多。但是现有对密码保护的方法大都局限于采用某种加密方法对明文进行加密,其区别仅仅在于具体的加密方法不同而已。这种方式对密码的保护仅仅依靠加密方法本身,安全度无法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密码保护生成方法,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使用明文自身加密的方式,将明文本身和加密方法进行结合形成一种综合的加密手段,大大提高了密码保护的安全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智能密码保护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发送端接收明文,通过转换函数将明文转换为第一暗文,然后将第一暗文分解为若干个字符段;
B、通过随机函数生成一个随机数,使用随机数选择一个字符段,将字符段发送到接收端,在接收端使用字符段生成一个转换矩阵,并将转换矩阵发送回发送端;
C、发送端使用转换矩阵对明文进行二次加密,形成第二暗文,将第二暗文发送到接收端;
D、接收端使用转换矩阵对第二暗文进行解密。
作为优选,步骤A中,转换函数为散列函数。
作为优选,步骤B中,生成转换矩阵的步骤为,
B1、使用字符段的ASCII编码确定转换矩阵的秩;
B2、使用随机时钟信号与字符段的组合形成矩阵的元素。
作为优选,随机时钟信号与字符段的组合采用乘法运算。
作为优选,步骤C中,进行二次加密的步骤包括,使用转换矩阵每个元素的代数余子式将明文组合为中间矩阵,将中间矩阵与转换矩阵相乘得到第二暗文。
作为优选,当转换矩阵的元素的代数余子式与明文的ASCII编码互质时,中间矩阵的元素为转换矩阵元素的代数余子式与明文的ASCII编码的乘积;否则,为转换矩阵元素的代数余子式与明文的ASCII编码的最大公约数。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
1、利用明文形成的转换矩阵对明文进行加密,可以实现每次发送明文的加密方式均不同,可以有效防止相对不变的加密方式被破解造成的信息外泄。
2、通过散列函数形成第一暗文,并使用ASCII编码和随机时钟信号形成转换矩阵,可以大大提高转换矩阵的破解难度。根据实验,发明人意外发现,使用以上步骤形成的转换矩阵的破解运算次数是单独使用散列函数形成转换局的破解运算次数的指数幂倍数,具体的指数幂倍数是单独使用ASCII编码和随机时钟信号形成转换局的破解运算次数。这使得由本发明形成的转换矩阵的破解难度大幅度提升,需要破解转换矩阵,不仅仅是对各个加密方法的单独破解,而是对一种综合的加密算方法济宁破解。
3、使用转换矩阵的代数余子式对明文进行二次加密,由于一个矩阵的代数余子式数量多,算法复杂,所以保证明文的每个字符都使用不同的代数余子式加密。加密保密性强。
4、采用两个大质数相乘或者最大公约数形成中间矩阵,可以提高中间矩阵的破解难度。从理论上讲,当中间矩阵元素的长度超过512位后,儿乎没有破解的可能(即破解速度远低于加密方法更新速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智能密码保护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发送端接收明文,通过转换函数将明文转换为第一暗文,然后将第一暗文分解为若干个字符段;
B、通过随机函数生成一个随机数,使用随机数选择一个字符段,将字符段发送到接收端,在接收端使用字符段生成一个转换矩阵,并将转换矩阵发送回发送端;
C、发送端使用转换矩阵对明文进行二次加密,形成第二暗文,将第二暗文发送到接收端;
D、接收端使用转换矩阵对第二暗文进行解密。
值得注意的是,步骤A中,转换函数为散列函数。
值得注意的是,步骤B中,生成转换矩阵的步骤为,
B1、使用字符段的ASCII编码确定转换矩阵的秩;
B2、使用随机时钟信号与字符段的组合形成矩阵的元素。
值得注意的是,随机时钟信号与字符段的组合采用乘法运算。
值得注意的是,步骤C中,进行二次加密的步骤包括,使用转换矩阵每个元素的代数余子式将明文组合为中间矩阵,将中间矩阵与转换矩阵相乘得到第二暗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博智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博智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6141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