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拟南芥的镁毒害胁迫处理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261206.X | 申请日: | 2014-06-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993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15 |
| 发明(设计)人: | 郭万里;丛悦玺;梁宗锁;杨东风;吕洪飞;陈绍宁;祁哲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N15/01 | 分类号: | C12N15/01 |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 33220 | 代理人: | 蒋卫东 |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拟南芥 毒害 胁迫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拟南芥的镁毒害胁迫处理方法,属于镁对植物的胁迫处理方法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镁离子是细胞中重要的两价阳离子。人们对缺镁引起的植物生理变化及其分子机制比较清楚。缺镁能引起淀粉和蔗糖等碳源在植物叶片中的积累,并且叶片中镁离子的浓度和蔗糖的浓度存在明显相反的趋势,不但能够调节蔗糖的代谢,并能够影响蔗糖的运输。高浓度的蔗糖能够抑制CAB2(编码叶绿素a/b蛋白)的表达,并且导致了叶绿素的降解和CO2的同化。另外,镁缺乏会导致活性氧的积累,从而产生一系列活性氧伤害。
虽然对缺镁生理的研究了解的比较透彻,但人们对镁毒害引起植物的生理变化及其机理却知之甚少,特别是镁毒害胁迫条件下的信号传导机制。镁毒害之所以难以研究,是因为植物吸收较多的镁离子后会调控镁离子的运输和贮存,浓度较高的镁离子会促进细胞外部的钙离子被镁离子所取代,细胞壁的稳定性和细胞质膜的渗透性等都会发生改变。
基于这些困难,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拟南芥的镁毒害胁迫处理方法,根据拟南芥在不同镁离子浓度下的生长状态,建立了拟南芥镁胁迫突变体筛选体系,采用该系统证明了拟南芥幼苗的形态至少是部分依赖于ABA-ABI1-DELLA的途径来响应镁毒害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拟南芥的镁毒害胁迫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培养基的配置:
a、正常镁培养基:LM, 1.5 mM MgSO4·7H2O;
b、镁毒害培养基:HM, 28 mM MgSO4·7H2O;
c、含有不同浓度镁离子的培养基:在镁培养基基础上配置的含有不同浓度外源ABA的培养基; 其中添加2.0mM NH4NO3、1mM KH2PO4、1.9mM KNO3、0.3mM CaCl2.2H2O、5μM KI、100μM H3BO3、30μM ZnSO4.7H2O、100μM MnSO4.H2O、1μM Na2MoO4.2H2O、0.1μM CoCl2.6H2O、0.1μM CuSO4.5H2O、100μM FeSO4.7H2O或100μM Na2EDTA.2H2O;
将上述培养基用1M的NaOH将PH调节至5.8,然后添加1%的琼脂粉,将配置好的培养基放在高压灭菌锅中115℃灭菌15分钟;
(2)拟南芥的种植:
A1:取适量拟南芥种子,倒入灭菌处理的1.5ml离心管中,加入70%乙醇涡旋振荡1min,吸除乙醇,然后加入6% NaClO涡旋振荡8min,立即吸除,用无菌水清洗种子5遍,每遍2min,加入1.5ml无菌水静置10min,吸除后再水洗2遍,种子表面消毒完成;
A2:用灭过菌的1ml枪头将种子根据需要均匀的点播在步骤(1)中的培养基上,将培养皿置于无菌操作台上吹干多余的水分,用Parafilm膜将培养皿封口后置于4℃冰箱中处理2天;
A3:将培养皿置于22℃±1℃,光强65uM m-2 s-1 ,16h光照/8h黑暗的条件下竖直放置培养;
(3)镁胁迫处理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6120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